《盐铁论》:“盐铁会议”中的义利之争.docx
《《盐铁论》:“盐铁会议”中的义利之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铁论》:“盐铁会议”中的义利之争.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盐铁论:“盐铁会议”中的义利之争汉武帝刘彻将汉代发展推向了顶峰,实现了“大一统王朝的鼎盛局面。也正是因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政治危机。汉武帝晚年极尽奢侈,纵情享乐,造成种种社会积弊,并留给了尚且年幼的少子弗陵和霍光、桑弘羊等一众辅政大臣。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作为深得汉武帝信任的近臣,主政内朝,他坚定拥护轮台诏令,希望转向宽缓施政,与民休息。御史大夫桑弘羊作为外朝领袖手握财经大权,主张继续施行战时政策。内朝与外朝政治立场相异,暗流涌动,双方关注的焦点汇聚于影响力最大的盐铁之策。自古以来,盐与铁都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需之物,相关政策也是维持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汉武帝为
2、讨伐匈奴筹措军费,采用系统的盐铁官营制度,这一举措为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税收入,但对当时的小农经济却造成较严重影响。公元前82年,霍光在谏大夫杜延年的建议下,凭借汉昭帝名义,以“问以民所疾苦”为由令郡国举荐民间贤良文学,次年来长安参与议政,进行以盐铁政策为中心的辩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数年后,汉宣帝时期庐江太守丞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议文成书,名日盐铁论。桓宽虽以“盐铁”命名其书,但盐铁会议”中贤良文学和政府官员的交锋并不局限于经济政策,围绕盐铁专卖,与会各方对汉武帝时期政治、伦理、经济、社会、法律、军事等各方面政策展开朝野论战。盐铁论涉猎范围广泛,涵盖内容包罗万象,论辩者在唇枪
3、舌剑中各抒己见,展现了各自的政治策略与治国理念,是西汉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著作。想要了解盐铁论所记录的思想争鸣与论辩价值,需要回溯“盐铁会议”的始终。“盐铁会议”从2月开始至7月结束,耗时5个月,共计60余人参与,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参与人数之多,自汉初以来是前所未有的。参与“盐铁会议”的贤良指品德高尚的有识之士,贤良主要从三辅、太常选拔而来;文学则是专门研究儒家经典之人,更贴近民间。二者都是汉代察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主要构成,均属于保生的范围。贤良文学代表儒家的政治立场,为社会平民代言述说,他们力主“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批判桑弘羊等推行的措施,尤其反对盐铁专卖。汉武帝
4、之前,从盐与铁中获利的多为富商大贾,史记中记载“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商人积聚财富以至于影响中央的经济命脉。盐铁专营政策自公元前117年逐步开始推行,十余年后,桑弘羊主政,他进一步推进朝廷对国家财政的控制力度,将盐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完全掌控于国家手中,不仅解决了战争引发的财政危机,也起到了抑制兼并、削弱豪强的作用。桑弘羊出生于商贾之家,成长在商业发达的大都市洛阳,进宫为侍中,他一直尽心竭力进行经济改革,除推行盐铁官营外还大力推广“均输”制度,建立“平准”机构,力图实现中央财政权的集中。在这场始于盐铁政策的论辩中,桑弘羊是官方一派的主力发言人,就发言次数来看可谓以一敌众,舌
5、战群儒。据相关研究统计,在盐铁会议中,文学发言共123次,贤良共26次,而桑弘羊则发言113次,其他官方代表仅发言10余次。两派之外,盐铁会议促成者霍光的角色同样不能忽视。桓宽编纂的盐铁论采用双方对话、反复论辩的形式记载整理了盐铁会议的全部,共60篇,按照篇目主题分类,会议主要讨论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和军事四个方面。盐铁政策虽是争议的发源,但就盐铁论的记录来看,经济问题并未占较多篇幅,双方多用思想意识性质的语言说理,引经据典,侧重经济伦理等原则性内容,呈现了不同政治利益之间的对抗。双方辩论的核心主题是“义利之辨”,即道义和利益的优先性问题。在经济问题上,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述说百姓疾苦,责难
6、豪强官僚的吏治腐败,由此引申出儒家为政以德的政治原则与思想主张。他们主张“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将民利与国利区分,引用董仲舒“不与民争利”的经济政策,呼吁国家让利于民。桑弘羊等人的反驳着眼于现实政治需要,坚持“务权利”的原则,即肯定国家之利的正当性。在他们看来贤良文学的理论华而不实,无法处理国家的实际问题。执政者关注国家之利,政府追寻利益是实行仁义的基础,治国理政须有强大的物质支撑,因此国家富强必然要集中财政资源。在政治问题上,义与利之争讲出了“德治”与“法治”的一些分歧。在会议中,贤良文学经常采用“先王”“古者”等言语以批判当下朝政的弊害,向往尧舜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有着明显的复古倾向。他们指
7、出与民争利会造成贪鄱的社会风气,强调国家以义为本,崇尚道德教化,才能规范和谐的社会秩序。此外,与匈奴频繁的征战也违背仁义之道,采取厚币和亲施以仁义应对匈奴入侵是消除边境隐患的根本策略。面对儒生们崇儒复古”的理想主义,桑弘羊等人持以坚决的反击,提倡变革以满足国家需要,“礼义”无法适应时代变迁,需通过制定严密的法律以控制社会,实行教化。国家应重视刑粉与法令的功效,苛刻残酷的法令能让民众保持畏惧之心不敢犯罪,方能禁奸治乱。边境政策上,桑弘羊一方坚持霸权政治,点明怀柔之策无法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发动战争继续汉武帝的征伐功业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这场激烈的论辩最终以桑弘羊的有限让步结束,但从后续来看,即
8、使进入霍光掌权时期,国家的总体施政并未发生较大变动。盐铁专卖等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一概保留,仅将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并罢免部分铁官。盐铁会议后,儒生们所提期望没有实现,但贤良文学却因此提高了政治地位,儒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开始进入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盐铁会议加深了儒学与政治的融合,反映出了儒学在汉代新的发展趋势:儒家的价值观念从思想一步一步影响制度和法律的制定,逐步占据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盐铁会议提供了难得的宏观与微观视角,描绘出不同经济管理观念的交锋。桓宽虽并未亲身参与这场辩论,但他通过考证收集,凭借自身学术素养在原始议文上增广推衍,最终编纂成盐铁论一书。桓宽的记录带有显著的价值倾向,他将自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盐铁论 会议 中的 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