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docx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拦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有耶?”宋玉日焉乐世性:“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将何适而非快?(苏辙黄州快哉亭记)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王披襟当之(当:同“挡”,挡住)8 .玉之言,盖有讽焉(讽:讽刺)C.将何往而非病(病:生病)D.不以
2、物伤性(性:本性)9 .下列对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10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判断句)C.快哉,此风!(省略句)D.将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参考答案:6 .选D.(A当,迎着、对着;B讽,讽喻;C病,忧愁、不快乐)7 .选C.(C句为主谓倒装)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2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
3、,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啤睨,周瑜、陆逊之所骋瞥,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注: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一舍:三十里。鱼龙:泛指水中动物。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乃:竟然。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15 .比较解程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16 .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17 .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参考答案:18 .三十里为“一舍”房舍抬全19 .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20 .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
4、凭吊往古流风遗迹。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3【甲】(D至于负者歌于途,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者矣言【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王披襟当之,日:
5、“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宋玉日:“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盖有讽焉。【注释】共:共同(享受)2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有风飒然而至者庶人安得共之22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玉之言,盖有讽焉。23 .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一)文言文(共IO分)19. (1)摆放(2)尽兴地喝酒(3)到(来)(4)怎么(每个1分,共4分)20. (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
6、,是太守。(2分)(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剌意味的。(2分)21. 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4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州快哉亭记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