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docx
《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考核是本科生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是检险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址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加强学习过程和课程考核管理,健全价值、能力与知识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稳步推进学校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程考核管理规范有序,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考核的管理。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均应考核,包括理论课程(含理实一体课程)、独立设置的实5佥课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章课程考核方式第三条课程考核应以教学目标为依
2、据,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第四条理论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但不限于平时测脸、作品、设W等。理论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分为期末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考试一般包括笔试、口试、上机考试等:考查一般包括课程论文、调研调查报告、实验操作、设计创作等.除批准免修的课程、通过认定取得学分的课程外,所有理论课程原则上都应进行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第五条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形成性考核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学生的实验习惯养成、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包括文字、数据、图表)、创新能力等。终结性考核包括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实验理论考试、创新性实验(设计)等。独立设
3、置的实验课程可以完全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确定成绩,也可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第六条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采用形成性考核。第七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在保证课程考核严肃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除卷面开卷或闭卷考试外,可采用大作业、小论文、调研报告、技能操作、实验测试、答辩、项目成果等进行。任课教和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出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明确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考核方式、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执行,并在每学期第10周前提交教务处备案。第八条课程的考核形式
4、、成绩构成比例及考核标准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如需调整须报教务处审批.任课教师应当在开课初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第九条除批准进行教学改革试点的班级外,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开设多个平行课堂的同一门课程,其考核方式、考核要求应相同。课程也修的考核要求应与初修的考核要求相同。第三章学生考核资格第十条在籍注册的本科生选课并参加正常课程教学活动,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且未欠缴学费者(特殊情况除外)具有终结性考核资格,可参加考试。经教务处批准免听的,不参加课内教学活动不影响考核资格0第十一条学生因病、因事等原因不能如期参加考试的,应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在开考前一周向本人所在学院提出该课
5、程缓号申请(开号前周内出现急诊等紧急情况的应第时间提出级考申请),经所在学院与开课学院或其他课程承担单位协商、批准后,方可参加下学期开学初的缓考。缓考申请未获审批通过,未参加考试的按缺考处理。第十二条理论课程作业缺交达1/3的、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缺课1/3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缺席1/3以上或者未完成的实践任务达到1/3以上的、网络课程考试前三天学习进度未达到平台要求的学生,不具备该课程的考核资格。第四章课程考核命题第十三条终结性考核命题以课程教育教学大纲为依据,检验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命题应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检查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所学知
6、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第十四条命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五条终结性考核以考试形式考核的,应同时命制出A、B两套试卷并附评分标准。其主要要求为:1 .试题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反映课程学习目标,分数分配合理,题目类型多样:A、B两套试卷在题量、题型和难易程度等方面基本一致,且不得有相同题目。同一门课程试题与近三年试题重复率不超过30%。2 .试巡内容能反映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难点,其难易程度比例适当,题干严诲,无多义、歧义等引起误解的表述;图形清晰,方便学生识图、答题。3 .笔试时间一般不超过120分钟,特殊要求的由课程承担单位进行确定并标注。4 .试卷按统一格
7、式进行卷面设计,注明“开卷”或“闭卷”字样,标题栏目要认真填写完整“开卷”考试应注明可携带或禁止携带的资料、材料、文具的范围.5 .计分栏应按统一格式设计。客观类题目的答案须做到答题标准唯一,主观类题H的答案须提供“答题要点及得分点”或“评分细则”。第十六条终结性考核以考杳形式考核的,应有A、B两卷考核内容和实施方案、评分标准。第十七条系或教研室应组织审核小组认真审核考核命题,确保考核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第十八条门课程有多个课堂的考出课程,应实行教考分离。教考分离课程应充分利用考试管理平台,同时要加强课程试题库建设,逐步采用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的方式组卷.第五章考核评分与成绩管理第十九条实行线上
8、阅卷的考试课程,学院与提供扫描服务的单位交接好试卷,组织教师在线上进行评阅。非线上阅卷的考试课程,由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到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领取试卷并组织阅卷。阅卷教师启封试卷前应查看监考人员是否已然名,以及试卷封签是否完好,启封后应清点试卷是否齐全,一旦发现问题应符试卷袋封存,交回领卷处,杳清原因后再行评阅.第二十条非试卷考核课程,应由学院组织评阅小组或者任课教师进行评分。第二十一条教师应按评分标准评分,不得任意变更评分标准。考试试卷评阅完毕,小论文、大作业、设计、作品等考核内容评分完毕,任谡教炖应在考核结束后7天内在教务管理系统录入成绩。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材料应在指定的学生提交日之后7天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考核 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