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文学性”.docx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文学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文学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文学性”摘要自比较文学诞生以来,它的研究对象便一直处于争论之中。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注重来源和影响,到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侧重对文学理论的构建,在此过程中诸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理论依据。然而,在比较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看起来是研究对象难以确定,但实际上是围绕着“文学性”(1.iterariness)的话题进行讨论,而这个论争自从“文学性”这个概念诞生之初就从未停歇过。【关键词】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美国学派文学性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在成为一个系统的学科之前,文学领域中零散的比较研究一直存在,自从启蒙运动以来,随着欧洲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愈加密切,跨国界、文化
2、的文学研究逐渐成了学者们注意的对象。进入19世纪,随着各种文学思潮席卷欧洲,以及革命,战争等因素导致作家流亡,这些都进一步促使了文学的传播,建立一个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比较文学学科逐渐成了文学研究界迫切的要求。在一系列学者尝试性地著书和论述后,比较文学终于在70年代成了一个系统的学科。彼时,欧洲各国的大学都开办了以比较文学为主题的课程或讲座,然而,在比较文学的发展史上,最早一批起决定性影响的是法国的一批理论家,因此,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也被称为法国学派。一、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1 .注重影响的法国学派自比较文学诞生以来,就一直面对着来自外界的质疑以及来自内部的反思。虽然已有大量的论文在论述
3、这一学科的必要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方法论,“比较文学”极易变成主观的“文学比较”,从而丧失其作为一个学科的严谨性。这也是法国学派担忧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得益于欧洲文化的相似性,地理环境的相近,以及文学思潮发展的一致性,法国学派从一开始就将“影响”视作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法国学派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正是这一时期,法国的比较文学界开始有了系统化的理论。作为法国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巴尔登斯伯格(FernandBaIdensperger)在20世纪20年代对以往的比较文学论著进行了整理,并对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所提出的诸多理论问题都奠基了日后法国学派的基础。梵第根(VanTieghe
4、m)将巴尔登斯伯格的理论系统化,并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限制。“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的对每个事实进行解释。”1因此,从一开始法国学派就把比较文学的重点放在了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上。作为文学研究的学科过于注重文学的“外部”似乎偏颇,但正是在比较文学发展早期明确了是“比较”文学而不是文学“比较”,这才让这一学科站住了脚跟而不成为一个单纯的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在当时的国别文学研究中,影响已经成为重要的因素,那么在涉猎别国文学中,便更加“见到这些接触的频繁以及重要了”。而文学研究者也会出于自身的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对多国语言和文化充分了解的程度。
5、出于种种现实的原因,梵第根最终提出在各方面延长一个国家的文学史所获得的结果,将这些结果和别的国家的各位文学史家们所获得的结果联在一起,于是这各种影响的复杂的网线,便组成了一个独立的领域,他绝对不会想去替代各国的文学史,它只补充那些本国的文学史并把他们联合在一起”。由此确立了“关系”的合理地位。他同时提出,“比较两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这是一个很容易断章取义的说法,但与上文一样,同样是出于避免研究对象泛化的要求。在梵第根之后的伽列(JeanMarieCarre)和基亚(GUyard)进一步继承了他的观点。伽列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是对国际文学
6、关系的研究“,基亚也明确表达了“比较文学是国际间的文学关系史”。以上这些观点都可以概括出法国学派的研究重点:基于事实基础的文学关系,有迹可循的文学史,有明确证据的影响研究。法国学派并不研究文学本身的价值,许多学者认为法国学派的做法使比较文学丧失其作为文学研究的特性。但作为文学史研究的一部分,法国学派对发送者,接收者与传递学的研究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誉舆学,源流学和媒介学代表了对贯通文学史的尝试。同时,提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同一作家或作品的不同接受程度的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文学研究的范畴,尝试把作品与作者分离,从而探究作品本身的价值。但法国学派也在研究事实联系的过程中窄化了来源和影响,忽略了共时的要
7、素。“某些诗歌体现了传统,象征了其他诗歌,这也是事实,此外,当影响力扩散和融合时,当他们成为许多作家共同呼吸的空气时,它们应该被称为某种类似惯例的东西。”正如纪连举的例子那样,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不一定要读过彼得拉克的诗也能写出十四行诗。把影响窄化为“没有阅读就没有影响”未免过于狭隘。由于过于重视事实的考据,法国学派并未有一个明确的“文学性”的定义,但文学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本就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界限,没有人可以在完全客观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毕竟历史的载体:书籍,本身也是一种文学教体。任何一个史学家,不论他如何声称自己所写皆为事实,实际上已经带有了主观的态度与评价。虽然在法国学派的研究中,这大多体现在僵
8、化了的来源和影响的因果关系中。所以,即使法国学派在研究影响关系过程中非自觉性地带有文学性的色彩,也无法改变影响研究所带来的弊端。2 .美国学派对法国学派的质疑虽然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视为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但是对“关系”的过度重视不可避免地束缚着学科的发展,这受到了美国学派不少的批评。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研究转移到美国后出现的研究中心,诞生于20世纪50到60年代。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韦勒克(ReneWe1.1.ek)提出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局限于对外部的关注使该学科成了一个调查外国来源和作家声誉的子学科,或者把文学研究变成一个研究文学在外国发展过程中的“文学贸易”过程。这样即使扩大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文学 研究 对象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