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民法学-本科类)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x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民法学-本科类)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民法学-本科类)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物权支配力的范围,物权可分为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A错误。根据物权是否能够独立存在,物权可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B错误。根据物权客体的种类,物权可分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C正确.根据设立目的,物权可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D错误。因此本期答案为C。7 .17周岁的群哑人王某,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王某应被视为()。A.成年人8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正确答案:D解析: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
2、无民事行为能力3种。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木题的正确答案为D。8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A.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由其亲属或朋友代管B.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由其继承人继承C.被宣告失踪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动解除D.被宣告失踪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正确答案:A解析:宣告失踪是白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其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关于宣告失踪制度要掌握两点,一是宣告失踪的条件(卜落不明满2年、利.杏关系人中谙和依法宣告):二是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即设立财产代管人,管理失踪人的财产
3、、代为履行财产义务等。要注意这项制度和宣告死亡制度的区别,宣告失踪只是引起财产的代管关系,而宣告死亡才会引起相应的财产继承和身份关系的解除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9 .甲被乙打饬,甲请求乙承担民事货任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个年年年6124ABCD正确答案:B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了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4种情形:(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由传痂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正确答案:A解析:所有权的取得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是指所有人最初的、不依非他人的所有权的存在而取得所有权,主要有:
4、先占、善意取得、添附和生产。继受取得是指所有人通过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包括买卖、嫡与、互易、继承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14 .下列物权的标的物仅限于动产的是(A.所有权B.抵押权C.留置权D.典权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物权法第230条第I款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招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由此可见,留置财产仅限于动产,不动产不能成为留置权的客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e15 .下列财产中,可以设定抵押的是()。A.车辆B.土地所有权C.大学教学楼D.依法被查封的财产正确答案:A解析: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有关财产的
5、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在抵押法律关系中,确定可以抵押的财产时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必须是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财产即须为可流通之物;第二,必须是权属明晰的财产:第三,必须是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财产即非为法律禁止抵押之物:第四,必须是不可消耗物。B、C,D均为法律禁止抵押之物,因此,本题的正酹答案为A。16 .张某与王某冷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张某为卖方,住在甲市,王某为买方,住在乙市。服行地点双方没有约定,且不能通过习惯、合同性质确定,双方对此乂不能达成补充协议。依法()。A.交付货币应在甲市,交付货物应在乙市B.交付货物应在甲市,交付货币应在乙市C.交付货币和货物均在甲市D.交付货
6、币和贪物均在乙市正确答案:C解析:依照合同法第61条及第62条的规定,应行地点双方没有约定,乂不能达成补充协议,I1.不能通过习惯、合同性版确定时,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而一方所在地履行。因此,交付货币和交付货物均应在甲市。故应选C.解析:可撤销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可依照臼己的意思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有以卜3种情形: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的介同: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所订立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甲乙之间的合同属欺诈,且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可撤销合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20 .甲所在单位即将分房,甲估计自己能分得套新房,便向某家具公司定购/一套新
7、式家具。然而,在单位公布分房名单时,并没有甲.那么甲定购家具的行为是()。A.无效行为,因为甲的意思表示并不真实B.可撤销行为,因为甲存在重大误解C.无效行为,因为甲的行为显失公平D.有效行为,因为行为动机的错误并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正确答案:D解析: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基丁重大错误认识而进行意思表示的行为,它使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产生瑕疵,进而产生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根据6民通意见第71条,的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版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1可知行为的动机错误并不属于重大误解.本题中,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法 干警 考试 民法学 本科 模拟 试卷 32 题后含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