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基础(一)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4(二)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5(三)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7(四)优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7(/1)自旨升8(六)四化同步发展稳步推进9二、面临形势10(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10(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要求突出韧性安全10(三)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倒逼发展方式转变11(四)服务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亟待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H(五)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四化同步发展.12三、总体要求13(一)指导思想13(二)嘘颜13(三)糠目标15四、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15(一)构建优势突出、梯度合理的先进制
2、造业体系15(二)构建特色鲜明、安全韧性的重点产业链体系18(三)构建开放共享、高效协作的区域协同体系202(四)构建双向赋能、协调共生的产业融合体系22(五)构建梯次升位、活力焕发的优质企业体系24五、构筑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动能25(一)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端化发展25(二)憾实融合加速智能化转型28(三)以节能降碳推动绿色化发展29六、增强新型工业化体系支撑31(一)增强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支撑31(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33(三)强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用地保障34(四)建设高韧性智慧化的新型能源体系36七、发挥新型工业化带动作用37(一)以新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37(二)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
3、镇化39(三)以新型工业化助力农业现代化40八、保障措施42(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42(二)加强规划组织实施42(四)加强规划考核评估43成都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部署,为找准成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向路径,明确目标任务,构筑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物质基础、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坚定建设制造强市决心,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推动工业
4、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工业门类齐全,已构建起涵盖38个大类、184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202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067亿元,占GDP比重24.3%,较十年前提升2个千亿量级,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3万亿元,较十年前增长2.3倍,近十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2。质量效益不断增强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润1141.3亿元,同比增长9.0%,是十年前的1.96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提升至6.6%,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6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先后获批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等国家级授牌,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5、,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九(二)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支柱、新兴、未来产业梯度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柱产业能级稳步提升,聚力做强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个突破万亿级的产业,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装备制造以高端装备为核心,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医药健康、新型材料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血液制品、疫苗、核医药等领域处于全国第一梯队,高性能纤维、先进高分子材料处于全国技术领先地位;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郭县豆瓣、蒲江雀舌等7个地理标志品牌。新兴产业集群势头强劲,
6、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航空配套、微波射频、航空大部件、生物技术药4个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增至12个。未来产业孵化方向明晰,明确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等发展方向和若干细分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动力和支撑作用,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创新主体愈发活跃,2022年,全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153家,同比增长2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489家,总数增至1.14万家,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位列第8;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4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7%,全国排名第3。创新平台取得
7、突破,国家超高清视频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成都、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成功组建,实现四J11省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截至2022年底,拥有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及产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1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其他创新平台113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形成了多个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重点创新产品,芳纶纤维、超高纯稀散金属等“卡脖子材料完成进口替代,柔性显示、高端通用芯片等突破国际封锁,手术机器人打破国夕陛断,声表面波滤波器晶片实现国产化。(四)优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聚焦扩大制造业企业矩阵
8、,分类施策推动企业四上发展。企业上规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市规上企业突破4(X)0家,达到4114家,扭转了长年徘徊在3500家左右的局面,排名上升至全国第7企业上榜取得新突破,新希望、通威集团上榜世界500强,实现本土世界500强从无到有,国家级专精辘?“小巨人企业新增86家、总数达到288家,居全国第9,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全球独角兽企业10家。企业上市取得新进展,成功推动盛帮股份、海创药业、华融化学等一批优质企业登陆沪深交易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上市企业突破10()家。企业上云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企业上云用智行动,累计推动9.6万户企业上云,上云率全国第6。(五)产业;罐能力显著
9、提升顺应产业组织方式、治理模式变化趋势,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治理能力。产业治理架构不断完善,全面构建起覆盖规划、政策、评价的顶层架构,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出台支寸赛!)造强市建设I个指导意见+1个政策措施+6个行动计划”等综合性政策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产业链培育方式更加合理,聚焦17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由市领导任链长的产业建圈强链AB角双链长制,落地落细六个一工作机制,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按照“八个清要求编制并动态更新产业图谱。产业生态建设持续优化,研究制定链主遴选管理办法,实施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放大产业基金作用全面推进产融合作,加快构建以链主企业、公共平台、
10、投资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为重点的5+N产业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六)四化同步发展稳步推进坚持以四化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两化融合深度推进,2022年全市两化融合水平指数达到66.1,全国排名第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5%,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成都西门子、富士康获评全球“灯塔工厂,智算中心获批首批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超算中心跻身全球前十,成功实现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零的突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1699.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嶙79.9%,分别高于
11、全国、全省14.7、21.5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571.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8.8%。农代化步伐加快,深化农机装备应用,构建农业数字管理体系,202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由370万千瓦上升到414万千瓦以上农机数量达30万台(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2.5%,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72个。二、面临形势(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加速突破,一批原发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对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数字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广泛应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
12、牵引制造业发展动力、生产模式、支撑要素和组织方式系统性变革。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成都要快速主动把握新时代创新创造发展趋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力联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将科技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要求突出韧性安全受地缘政治和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影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深刻调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化重塑,敏捷、高弹性的短而近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趋势,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突出以韧性和安全为重点的区域布局导向。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提速、欧美国家再工业化”战略IO持续发力等因素曾
13、加,我国面临低端制造业迁出、高技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等挑战,将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构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全国重要产业链备份基地。(三)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面临着WTO成立以来最深刻和最全面的一轮重塑和调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致力于将人权、劳动、环境、供应链安全等纳入经贸规则体系中,对我国产业发展形成现实围堵。全球贸易规则逐渐从多边转到区域,RCEP.CPTPP等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典型代表,全球化的底层逻辑正在加速重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对我国
14、宏观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成都要抓住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契机,用好陆权复兴”、成为向西向南开放前沿机遇,主动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变化,推动规则对接、标准适配和制度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方式、招商引资方式、产业组织范式尤化升级。(四)服务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亟待提升制造业发展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开放战略交汇实施,推动成都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成都要全力聚焦双核引领双圈互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国际门户枢纽
15、和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链接资源。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力解决制造业占比不高、工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五)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四化同步发展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必须解决发展路径和内驱动力问题,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省委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作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成都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地位,通过推动四化”融合互动,实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全面增强极核引领能力。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