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docx
《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作者:和立新马硕吴茂芹等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33年第03期摘要目前我国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和世界顶级田径高手相比差距还很大.多数研究证明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制约田径项目发展的瓶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谓查法搜集有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材料.从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运动员训练情况等方面详细介绍目前我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状况,分析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并就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对我国的奥运战略提出5项措施:1)进一步犷大选材和招生力度,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2)对基地教练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3)制定长期训练规划,做好基地的育才工作;4)建立健全青少年竞奏机制,
2、5)建立国家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关键词:田径;后备人才;奥运战略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3-0032-05田径项目历来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更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及201()年的广州亚运会对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共派出77位参赛选手参加了田径比赛全部47个小项,无论参赛人数还是参赛项目,都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参克项目覆盖面近70%.然而所取得的成绩却不理想,仅仅获得2枚铜牌;广州亚运会田径项目共获得13枚金牌,就金歧的数量而言,广州亚运会中国田径代表团的表现优异,但是就运动
3、成绩而言,我国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和世界庚级田径高手相比短距还很大。就目前中国田径的现状而言,如何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以后更多的世界田径比赛中创造优弄的运动成绩,取得新的突破,是我们目前;需解决的问襄之一。I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突对象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卷理国内外有关田径竞赛、运动员训练、管理、后备人才基地项目分布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22访问调查法访问了14名体校校长,23名田径高级教练员,37名田径中级教练员,55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通过访问主要了解田径运动后备力培养中选材、训练、训练体制管理、教育等状况.以及青少年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感受等情况,2结
4、果与分析2.1 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立于2009年3月,各单项基地名称由中国田径协会管理中心统一命名为“国家XX(田径项群名)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根据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发展要求.潴定重点建立的单项基地共加个.单向基地的项目由竞走、中长跑、女子投掷、跨栏、跳跃、短蹈等项目组成,下文将对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具体情况做一下分析。2.1.1 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现状为全面加强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夯实田径业余训练基础.中国田径管理中心于2009年6月29日率先成立了47个竞走、中长跑后备人才基地.其中竞走22个.中长跑25个。随后在2009年12月I1.日又成立
5、了其余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包括短跑项目、短路项目、跳高项目、律杆跳高项目、跳远三级跳项目、女子铅球铁饼项目、女子链球项目、女子标枪项目等,各项目的后备人才基地数目不同,分布于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后备人才基地的数目分布见表2.在我国田径高水平后总人才培训基地的运动员中.有不少人已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甚至达到运动较将级、国际健将级,2009年更有不同项目的72人进入第一届青年奥运会集训名单.单喷后备基地的建立也为国家发现了大批的可塑之才.仅以中长跑单项后备后备人才基地为例,就发现了约100名左右的优秀苗子.其中不乏一些未来的奥运高级人才大约20人左右。田径管理中心每年定期为这些运动员举办单项训练
6、营,将成绩突出的运动员集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加强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以利于运动成绘的提高.2.1.3 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的现状教练员在运动训练活动中起君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在教练员对运动员科学训练的基础上提高的12。根据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的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比例应在1:IO以下。调查显示.我国94所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教练员人数为189人.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为1:KU7.其中比例锻高的是辽宁市体育学校为1:28,比例最低的是沈阳市体苜学校为1:6。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比来看,培训基地教练员基本满足正常训练工作需
7、要.但部分培训基地的教练员人数相对BS乏.不能满足训练工作的需要.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田径高水平训练基地专职教练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70%左右,中专学历以下的约占30%,从学历结构来S,教练员学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1.4 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情况由于后备人才基地的运动员年龄普遍偏小,一般为12到17岁,但是又需要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能够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那么如何练、怎么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陈兵、田麦久的研究表明,我国奥运级别男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平均为3.81.7年.女运动员平均为1351.1年,其中男子难美性项群选手最长为16.5年,而男女耐力性向群选手最短,分别为3
8、年及1.1.4年.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绕为终极目标,所有的训练活动都要围绕者促使运动员竞技能力持坡发展并在比泰中高效表现而展开.综合考虑运动员年龄、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响下生物适应状态的发展变化规律等多方面因素.最后为运动员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3卜调老后备基地的情况显示.75%后备基地的教练员能够为运动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包括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训练计划。后备基地的运动员一般每天训练两次,一次两小时左右,平均一周训练13次.周训练课时间能达到26小时,训练既包括专项训练,又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田径 水平 后备 人才培养 奥运 战略 对策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