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医疗背景.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概述一、背景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将卫生信息化三级平台中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国际上看,美国提出在2014年建立国家卫生
2、信息网络,欧盟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口本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都在大力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从国内来看,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已着手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福建厦门市、上海市长宁区、闵行区卫生信息系统已建设并成功运行,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事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国内外实践充分证明,卫生信息化是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推手。2010年2月,国务院确定我市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而卫生信息化正是医改工作的重要支撑、保障,是规范医疗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对推动我市医改、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有重要意
3、义,也是当前我市卫生工作迫切的需求。二、我市卫生信息化现状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自行建设”,由于没有整体规划,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了许多独立系统,由不同水平的计算机网络公司提供。二是“缺乏标准,难以共享”,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单位根据H己的需求和思路进行建设,形成“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三是“数据分散,无法利用”,各医疗卫生单位虽然有一些应用系统,并采集了海量数据,但这些系统多是为解决本单位单一问题而独立建设的系统,各系统采集的数据既不能相互利用,更没有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无法产生可以为市民、卫生技术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相关
4、部门深入利用的信息。四是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缺乏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缺乏系统化、常态化监管机制。由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透明度不够,社会力量也很难参与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监督。三、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依据,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及人人享有数字化健康管理为长远目标,以推动全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为重点,以数字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为基础,扎实有效地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卫生事业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其他社会机构和卫生事业建
5、设发展提供数字化的管理与服务。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共享医疗保健信息是以居民为中心,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协同,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行政部门效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医疗和保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2、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顶层设计,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卫生信息化工作
6、协调发展。3、标准化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指导原则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也须遵循国际、国家、部颁有关标准,没有上述标准要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标准、规范。4、开放和兼容性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系统,除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信息系统需要互联互通外,还需要一些政务应用系统(如公安、医保、计生、民政、教育等)保持双向信息互相交换,因此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开放性,同时因发展需要,应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满足发展需要。5、先进性原则采取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系统的升级与拓展打下扎实基础,如在技术上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和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7、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InIenI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体系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客户端/服务器(GS)体系相结合的先进的网络计算模式。6、安全与可靠的原则一是网络安全。在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设计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适用技术、经济、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二是信息安全。主要是数据安全即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运行数据不可被他人修改或访问,记录者的记录不容抵赖,访问和修改可追踪性等。在系统设计时既考虑系统级的安全,乂考虑应用级的安全。应用系统采用多级认证(联盟系统认证、系统级认证、模块认
8、证、数据库认证和表级认证)等措施,采用用户密码的加密技术以防止用户口令被破解。同时需制定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和合理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在灾难时也能快速从灾难中恢第。三是卫生信息化应具有较强数据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大规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匏性,满足各医疗卫生单位7X24小时的服务要求,保证各机构单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7、协调合作原则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求各有关方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下,将以往的行为方式从独立行事向合作共事转变,从独立决策向共同决策方式转变。各医疗卫生机构转变卫生信息化建设理念,将卫生信息共享作为为
9、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手段、落实公益性的具体体现,各方在合作基础上,应在人力资源和设备实体方面全力建立更加稳定的信息技术设施。五、建设目标通过本项目,建设智慧医疗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标准体系,建立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架构,实现跨机构、跨部门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协同,促进区域协调,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为各级政府及部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市民提供全生命过程、高质量的数字医疗卫生服务。具体目标:一网一一库一网:区域卫生专网一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一库:全市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1、建设以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卫生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集成平台):广义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2、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3、建设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系统:4、建设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化平台;5、建设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6、建设以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心电中心、超声/病理/内镜、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医疗协作业务平台。7、面向城乡居民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