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docx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第一次将“教育”从“社会”部分、“科技”从“经济”部分、“人才”从“组织”部分分离出来,三者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形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独立部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持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2,强调三者的深度融合发展,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逻辑,三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符合中
2、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使用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爆发,正式开启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一轮轮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几何指数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以及人的自我发展都取得长足进步,人类现代化进程进入快车道。我国现代化进程同样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联。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谈道“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3,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文化的现代化。I960年2月,周恩来提出,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
3、科学技术现代化”更准确、更科学。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4,明确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对于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1988年,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5基于此,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成为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前进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
4、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7,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积极参与以智能化为主要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理念既体现了14亿人口一个不少地迈进现代化社会的挑战与压力,也体现了全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理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物质财富丰富的基础之上,又体现了社会主义追求公平的本质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5、相协调的现代化”理念既强调了物质文明的基础作用,又强调了物质与精神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既注重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强调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强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理念既体现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也宣扬了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即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现代化被视为本质要求,人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个人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国家和社会现代化水平。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
6、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以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8人的现代化发展既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前提条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是创新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以创新发展理念为首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9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的发展思想。”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思想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7、、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发展思想,其突出贡献是把科技创新放在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现代化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现代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全面现代化的基础是物质现代化,物质现代化的基础是生产力的现代化,是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现代化。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三大战略,以三大战略协同推进落实“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思想。(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是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10,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8、是教育的现代化。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在尊重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通过教育实现人的技术和知识的不断丰富,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从历史层面看,在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重点、方式有所不同,但培养党和国家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并不断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11,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有教无类、人人平等,坚持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知行合一,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范式。从实践层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科技 人才 一体化 发展 内在 逻辑 现实 困境 实践 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