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理论视域下探析《涉过愤怒的海》中金丽娜的人物形象建构.docx
《拉康理论视域下探析《涉过愤怒的海》中金丽娜的人物形象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康理论视域下探析《涉过愤怒的海》中金丽娜的人物形象建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拉康理论视域下探析涉过愤怒的海中金丽娜的人物形象建构摘要本文基于拉康镜像理论,分析由曹保平导演的影片涉过愤怒的海中金丽娜情感映射过程中的心理转变,并以拉康“他者”理论为基础,揭示金丽娜在“自我厌弃”至“生命消亡”过程中所扮演的“自我”的寻找、建构与摧毁。【关键词】拉康理论涉过愤怒的海父权由曹保平导演的影片涉过愤怒的海于2023年11月2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讲述了捕鱼人老金突然得知在日本留学的女儿金丽娜身中17刀离奇身亡的死讯后,跨国越海疯狂复仇的故事。离异多年的老金到达日本才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多年的女儿与自己似乎隔着山海,他只能借助前妻、女儿的好友等他人之口,拼凑女儿的过往和形象。一、镜
2、像理论的概述拉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家,他在其作品中提出的镜像理论、欲望辩证法等诸多理论,推动了法国哲学的发展。拉康的镜像理论以自我欺骗为中心,自我欺骗是一种人在真实世界中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并在一种形式塔中形成了一种很强的错觉1。镜像理论包括前镜像时期和后镜像时期。所谓前镜像时期,是指一个婴儿在出生之后,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并不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来主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这个时候的婴儿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弱,甚至是破碎的。2这个时候的婴儿还无法对外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他们只能通过别人的描述来了解这个世界。影片中的金丽娜初期经历着青春期的混沌,这个阶段的她不明白自己真正寻求的是
3、什么,不清楚爱人和被爱的感受,也因此缺乏自我对外在世界清晰的认知。这样的迷惘使得金丽娜想逃离而远渡日本,逃离痛苦的原生家庭后,她通过任性、放纵和寻爱的方式,开始了对自我的“镜像阶段”的诠释。“镜像”时期是人类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它对人类认知世界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此阶段,镜像时期的形象识别使得儿童的想象能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在镜像阶段,幼儿对想象能力的掌控并非是一种真正的控制力。金丽娜始终在不断索取爱的道路上,却并没有真正获得“爱人”与“自爱”的能力。当事件脱离她的掌控,她只能不断以自毁的方式以寻求安慰。二、金丽娜的人物形象建构1.在自我认同与误认之中建构主体“镜像阶
4、段”认为,当婴儿把“真实我”和“镜中我”混为一谈的时候,会出现第二个错误。这是一种想象的同一性,即主体的每次认同都是经过想象和理想化的认同,在意识到原来的认同是“误认”的时候,就开始寻求新的认同。4而主体正是在这样不断的“认同”与“误认”之中成长起来的。在涉过愤怒的海中,金陨石和景岚这两组家庭成镜像关系,他们各自的孩子金丽娜与李苗苗就是一组镜像关系。对于金丽娜来说,李苗苗是她父爱缺失的补偿。金丽娜与李苗苗第一次见面时,李苗苗为金丽娜买了一份草莓蛋糕并祝她生日快乐。而金丽娜并没有因为陌生人知道自己的生日而心生疑虑,而将这一举动当作二人爱情的缘分,并由此喜欢上对方。而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李苗苗已
5、经离开的金丽娜由此形成对自我的初步认同,即任何人都会离开自己。就像童年时,父母离婚,自己成为夫妻两人都嫌弃的累赘,互相推脱要承担的养育责任。因此金丽娜形成了一种“要想不被抛弃,就先抛弃别人;先离开别人,就不会被放弃”的认知。在感受不到父爱时,她选择远渡日本;在遥远的异国,她依然屡次上演相同的抉择。在金丽娜的记忆中,小时候父亲为了生计出海捕鱼,总是三四天都不在家。她渴望父亲的陪伴,为了和父亲说几句话,就静静地站在父亲床前等他醒来。但在童年这一阶段中,她渐渐发现对自我的认同其实是一种“误认”。她爱她的父亲,所以乖乖听话,不让他烦忧;为了不打扰父亲睡觉,就一直站在床前等他睡醒。但是她的乖乖听话,换来
6、的却是父亲日常生活中的忽视,与前妻争执时的跌码,溺水濒临死亡前的绳子。因此她选择向现实妥协,离开父亲。而这正是她在主体形成过程中对“自我”的第一次否认与重构。在日本时,李苗苗的出现代替了金丽娜童年所缺失的“父亲角色”。在金丽娜眼中,李苗苗记得她的生日,送她生日蛋糕,金丽娜沉迷于李苗苗给她营造出的虚假“善良”“温柔”人格的面具。而这些都与现实生活中金陨石的性格相反,却契合童年时的金丽娜所渴望着的“父亲角色”。因此,金丽娜将对父亲的爱和依赖投射在李苗苗身上。她对李苗苗温顺驯从,和他一起cosp1.ay,装扮成动漫角色,希望得到父亲”李苗苗的认可和爱。在这一阶段,金丽娜又完成了对自我的认同与误认。影
7、片前半段,金丽娜刚到达日本时在神社游玩,导游向游客介绍,黑鲤鱼旗象征着父亲。紧接着画面就是金丽娜把硬币倒入许愿池,同时黑鱼旗被淹入池子。结合影片后半段金丽娜弑父的梦境,意味着生身父亲在她心中已经“死去”。这也意味着金丽娜在自我误认之后想要重新找到自我认同,因此她决心离开错误之地,希望错误的事情能够得到更正。金丽娜想要得到心理慰藉,试图获取生存的意义,但此时的她对自我的认知还处于混沌的状态,只有在一次次自我认同和自我否认之中逐渐建构主体。主体构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每次“自我认同”都是错误的,而主体也正是在这样的反复印证中不断成长,认识自我。例如,父亲金陨石强迫女儿金丽娜学游泳,哪怕她差点溺死
8、在水中;八岁父母离婚时,金丽娜选择和她更爱的父亲一起生活,一直懂事听话,但父亲却因为和母亲起争执而推操着她搭上离家的大巴车。金丽娜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次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推翻。金丽娜在影片中是金陨石、顾红的女儿,李苗苗的女朋友,这些标签是“他者”所赋予的,而金丽娜“本我”的实现是他者不断赋予的过程,“本我”的独特性与本体性不断被“他者”摧毁。2 .二次同化中完成自我建构拉康将俄狄浦斯阶段中的“二次同化”分为三个进程:第一阶段,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时期;第二阶段,父亲加入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开始三方关系时期。5金丽娜在日记中写“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游泳?”这句质疑是她对“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涉过愤怒的海 理论 视域 探析 愤怒 中金丽娜 人物形象 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