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追逃中劝返措施适用反思与优化路径研究.docx
《境外追逃中劝返措施适用反思与优化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境外追逃中劝返措施适用反思与优化路径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境外追逃中劝返措施适用反思与优化路径研究摘要:追逃实践中劝返优先适用、独立适用、组合适用的趋势使以往有关劝返的定义急需更新,笔者认为劝返是一种在各级纪委监委组织协调下,借助法律、外交、政策等力量,由司法机关及其授权人员通过与在逃人员直接间接对话方式,说服迫使其自愿回国投案接受刑事司法调查和处罚的一种跨国追逃措施。针对劝返现阶段地位程序不明、力度相对疲软、承诺效力待定的问题,提出以法治统领劝返工作,通过修订监察法制订劝返法明确其地位程序。正确认识“劝”和“返”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从人、财两方面牢牢掌控追逃工作主动权。分类处理追逃对象诉求作出劝返承诺,定罪量刑承诺应参考我国驻外警务联络官制度,由最高
2、检、最高法设置相应机构建立备案审查机制。关键词:劝返;法治化;适用反思;优化路径;劝返承诺与时间成本较高、程序繁琐的引渡、遣返、异地追诉相比,劝返作为一种相对低成本、高回报的追逃方式,得到了实务部门的偏爱,在我国境外追逃工作中被大量适用,并取得了一定战果。然而作为一种追逃的基本措施,其适用情形、执行主体、授权范围一直缺少相关法律予以限定。作为劝返措施适用的关键,与追逃对象达成的劝返承诺效力问题以及如何兑现长期处于空白地带门,反向制约了劝返措施在更广泛范围适用和向更深层次探索,因此有必要总结反思劝返适用中的实践经睑和不足,进一步明晰其边界所在,解决好劝返适用中的制度法治化、效用最大化、机制健全化
3、三大核心问题,真正将劝返措施引入法治轨道,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领我国反腐追逃工作开展。一、境外追逃工作中劝返措施适用的实践观察境外追逃的目标在于将潜逃到或是藏匿在境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判刑人通过引渡或其他替代性手段遣返回国接受我国刑事司法程序调查处理。境外追逃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较多,国内公认的四种基本措施有:引渡、遣返、异地追诉,劝返2。引渡通采条约前置主义与互惠原则,条约前置主义要求请求国与被请求国之间存在引渡条约,互惠原则要求请求国曾经提供过或者在未来承诺提供对等的引渡合作,除了前述条件的满足,引渡同时还要受到双重犯罪原则、特定性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政治犯不引渡、死刑犯不
4、引渡等原则的限制。虽然引渡是最为主流、正式以及国际通行的追逃方式,但我国反腐追逃国际合作的全球布局还尚未完成,目前与我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国家数量有限,且签订国家多为亚非拉地区发展中国家,一般不会是贪腐分子外逃的首选3,在条约前置主义占据主导的引渡合作模式中并不占优。而且引渡在程序设计上先天存在的条框过多,出于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赋予了被引渡人相当多的权利救济方式,也常被外逃分子用以对抗国内追逃,穷尽一切救济措施拖延回国时间,也深深影响了我国主动开展引渡合作,优先适用引渡追逃的积极性。此外,引渡过程中人财物的大量投入和完整走完引渡程序所需耗费的大量时间也是不得不考虑的成本,追逃工作固然要一追到底,彰
5、显国家反腐的坚定决心,形成震慑效应,背后的经济账也要算得清楚,花得值当,这些理论和现实因素共同影响了实务部门主动开展引渡合作的意愿和成效。而遣返和异地追诉则主要以被请求国为主导,由请求国提交外逃人员违反被请求国移民法规构成非法移民、非法入境的证据材料请求予以遣返,或提交追逃对象违反该国刑法构成刑事犯罪的证据材料,交由被请求国开展刑事追诉,二者和引渡类似,普遍周期较长、投入较大,多数会被拖入法律拉锯战。因此,从追逃实战层面出发,实践中更受青睐的还是以实用性和经济性见长的劝返,或者说与引渡、遣返、异地追诉三种措施综合运用并以之作为保障的劝返,这也是我国境外追逃工作的一大亮点与模式创新。海外追逃工作
6、需要请求国与被请求国相向而行,相互协作,而沟通合作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处处受制于人、听天由命又非我们所愿。因此,在多国合作的境外追逃中劝返更为符合我们走出国门主动出击,在追逃追赃过程中牢牢把握主动权的办案要求与心理习惯。笔者认为,劝返措施的优势归结到底,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复杂态势下对办案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一)劝返的发展脉络一般认为我国追逃工作中劝返措施的首次正式适用要追溯到2008年的云南胡星案4,在国家打击腐败的高压力度和办案人员的规劝温度下,胡星主动表示愿意回国接受刑事调查,并在回国后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并退清了赃款赃物。当然也有学者提出劝返雏形的形成要更早的观点,广东陈满雄、陈秋园
7、案虽然最终是通过引渡回国,但实际工作中也涉及到了劝返措施的部分运用5o阶段性统计资料也以翔实的数据佐证了劝返作为境外追逃工作四种基本措施对于其他三种措施的补充作用和独特价值。2015年,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百名红通人员”作为国家境外追逃工作的重点对象和贪腐分子中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每名红通人员的落网都是对反腐向更深入推进的力证和对人民群众反腐信心的鼓舞。2020年8月,国家监察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
8、年6月,已经归案的60名“百名红通人员”通过劝返及主动投案的有44人,境外缉捕、遣返的有11人,境内缉捕的有3人,死亡2人6。60人中通过劝返最终归案的占到了73%,以生动的数字展现了劝返在追逃实践中的作用,过程中的共性经验值得理论吸收并进一步推广。(二)劝返的适用特点从已有的劝返实践,我们可以归纳现阶段劝返的开展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适用对象须满足受国内刑事追诉并逃往境外条件劝返首先要明确其适用对象,才能站在国际道义和法律的高点,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因此必须师出有名。向他国请求发起劝返合作适用劝返措施的对象,必须是我国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嫌疑人,即满足正式立案进入到我国刑事司法程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境外 追逃中劝返 措施 适用 反思 优化 路径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