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内法规建设的功能呈现与实践进路.docx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内法规建设的功能呈现与实践进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内法规建设的功能呈现与实践进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内法规建设的功能呈现与实践进路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建设,并且在执政过程中自觉地把它当作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作为国家治理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基本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的关系,是影响和制约国家治理成效最核心的一对关系。事实上,充分重视和发挥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特殊功能,以政党治理引导国家治理,以党的建设促进党的领导,助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径。因此,研究党内法规建设的功能呈现与实践进路,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内法规建设
2、功能产生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1 .国家治理主客体理论。国家治理的主客体,从根本上看是由谁治理、统治谁的问题,涉及国家本质,其指的是国家阶级性质,即国体。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阶级范畴,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劳动群众和工人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我国国体是这一“质”的规定性的生动展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国家治理的主体应是社会统治阶级,而客体是被统治和压迫阶级。为了体现我国国体、保持国家治理的主客体位置关系不变,须采取必要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建立相应的国家制度体系,又先要从执政党内部“立规建制”入手,这同党内法规建设联系极为紧密。2 .国家治理职能理
3、论。“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社会中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它不是指某一国家机构的作用,而是指整个国家机器对社会的作用。它表现为国家政权机关对社会进行的系统的治理活动。”1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确立以后,国家治理职能在实际上就具体表现为国家管理职能。除了要维护政治统治稳定以外,任何国家都有其对社会公共事务以及经济、文化等不同事业的社会管理活动,这些均是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我国国家治理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经济发展,全面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为更好实现这些社会管理职能,自然离不开党内法规建设,特别是党的领导法规体系建设作用的发挥。3 .国家治理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
4、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会随着阶级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亡。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强调维护公共利益,特别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哪怕国家消亡了,社会公共秩序还是要靠治理活动来巩固和维持。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内涵体现为国家制度现代化,亦可说是政治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推进过程既可看成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又可看作是维护公共利益、促进人的解放,创造每个人自由发展到一切人全面自由发展条件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政治活动,又是为实现崇高历史使命而奋斗的政治行为
5、。国家治理的发展和实现,契合党的性质和宗旨、各方面工作和全体党员行为所具有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这些根本性规定和原则性要求,都可从各类别、各层级党内法规中找到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二)政党治理理论西方世界往往“先有国家,再有政党”,“社会孕育政党”。因为受到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国家制度和政党体制、具有社会中心主义倾向治理理念等不同因素影响,西方国家对于政党治理的重视程度和实践力度显然不如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同样是把法治作为政党治理的基本方式,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中西方有着本质性差别。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产生、性质、功能、组织原则等综合因素的存在,决定其不可能拥有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相同或类似的高效严密的
6、包括党内法规在内的政党制度体系。只不过在实现政党治理、规范政党活动方面,也拥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经脸和做法,如制定不同表现形式的政党法。“政党法可以被理解为专门设立用来规范政党组织生活的法律。当然,也可以将它定义为影响政党的所有法律法规的总合。”2无论作为选举组织的党、议会党,还是议会外政党组织,都要在政党法和宪法法律框架内进行活动、实现治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党法是西方国家宪法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例证是作为政党法发源地的德国。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治理,兼顾共性、又具个性,必将把法治作为贯穿治党、治国的一条红线。同西方政党的根本性差别在于,中国共产党治理在严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同时,首先
7、客观依照党内法规来进行。因此,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理的核心要义和有效方式。(三)政党一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政党与国家的关系,在本质上讲是一种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西方国家“先有国家,再有政党”,即事先产生了公共权力,不同政党处理其与国家的关系,无非想要通过选举获取公共权力,进而实现执政,或是对公共权力构成和运作产生最大限度的影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通常是“先有政党,再建国家”,起初难免造成只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党政关系问题。在执政过程中,执政党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划清同公共权力的边界,进而实现对政权的全面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探索如何理顺和改革党
8、政关系,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法治化既是党政关系改革的方式,也是党政关系改革后的目标。实现党政关系法治化,基本要求是运用法律和制度,以法治方式规范党政职能、调节党政关系。在国家层面,利用国家制度和国家法律体系,规范公共权力的范围和职能;在党的层面,通过建章立制、党内法规建设,界定党的权力边界。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种政党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社会孕育政党,政党在获得民众授权和认可的情况下,将作为民众对公共权力进行控制的一种工具,强调社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在中国,必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在国家治理背景下,不仅要创新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最根本的是要改革和完善党对社会的领导方式,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治理 现代化 视域 党内 法规 建设 功能 呈现 实践 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