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效能到建构系统:西方协商民主研究的范式演进及其应用衰变.docx
《从阐释效能到建构系统:西方协商民主研究的范式演进及其应用衰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阐释效能到建构系统:西方协商民主研究的范式演进及其应用衰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阐释效能到建构系统:西方协商民主研究的范式演进及其应用衰变摘要:西方协商民主研究历经40余载,蕴含着深刻的实践逻辑。20世纪70年代,西方代议民主的治理失灵现象日趋普遍。在探寻治理失灵的应对策略时,西方学者着力构建协商民主的理论范式,从多个视角阐释了协商民主的效能优势。然而,西方国家错综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制约了协商民主的实际效能。有鉴于此,西方学者着力研究协商民主的制度实现形式。由于代议民主存在路径依赖等原因,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缺乏法理基础和政治支持,面临碎片化、形式化和制度整合等瓶颈。西方学者转向建构协商系统,以期打破瓶颈。不过,理论更新还是无法扭转西方协商民主应用的衰变趋势。关键词
2、:协商民主;代议民主;范式演进;应用衰变自毕塞特20世纪80年代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至今,西方协商民主研究历时40余载,范式内容异彩纷呈。西方学界的范式梳理存在两大进路:20世纪90年代,重点回溯理论渊源,考证罗尔斯等人的学术贡献,归纳共和主义、普遍主义和后现代的协商民主理论1;近年来,艾斯特等人将范式演进概括为四个代际,第一代探究协商民主的基本范畴,第二代论证协商民主的治理优势,第三代探究协商民主的制度程序,第四代阐述协商系统理论2o2001年哈贝马斯来华交流后,国内学界掀起研究西方协商民主的热潮。早期,研究者侧重梳理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和治理效能3,概括协商民主的理论流派和实践形式4,分析哈贝
3、马斯等人的理论创新5o后续研究更多地转向制度设计和操作程序6,总结前三代协商民主理论7o近期,研究者重点关注第四代理论及其对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启示8o总的来看,国外的早期梳理无法兼顾理论前沿,近年来的概括只是按照时间线索勾勒理论脉络,没有全面展现每代理论回应的治理难题。国内研究成果丰硕,但尚未完整梳理西方40余年的范式演进轨迹,特别是没有观照理论发展的实践逻辑。因此,有必要立足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治理情境,重构四个代际的研究议题,揭示范式演进的历程及其实践困境,尤其要厘清范式演进的实践背景和焦点内容,展现西方协商民主的应用衰变,以进一步理解协商民主的治理效能,为中国完善协商民主体系梃供
4、理论参照。一、西方协商民主的滥觞情境及其效能阐释代议民主的失灵,构成了西方协商民主的滥觞情境。20世纪70年代,代议民主无力应对国家治理危机,效能短板日益凸显,治理失灵现象日趋普遍。当时,欧美经济陷入滞胀,权力被资本绑架,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政治抗争不断。西方学者在探究治理失灵的应对策略时,提出要发展协商民主,弥补代议民主的效能短板。1.西方代议民主的治理失灵西方代议民主主张权利形式平等,强调选举可以表达私利,实现公益,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这套制度存在明显短板,如不能保证实质平等,公共政策常常背离公共利益,无法满足复杂社会对国家治理能力的需求,治理失灵现象层出不穷。治理失灵首先表现为,选举被资本操
5、纵,违反平等原则,导致政治遭遇合法性危机。西方代议民主整含“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平等预设,认为公民通过选举表达政治认同,赢得多数选票者自动获得执政合法性。可是,由于资本绑架权力等原因,形式平等与实质不平等的鸿沟愈拉愈大,进而反噬权利与自由,不可避免地诱发公共价值的合法性危机。进一步讲,选举只能决定谁执政,无法保证胜选者履行竞选承诺、根据公共利益决策,时常引发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危机。治理失灵也表现为,选举并非正和博弈,无法全面反映公共利益。在代议民主的框架内,公民权利等同私人偏好,公民参与选举表达偏好便能增进权利,聚合形成公共利益。“民主的目标就是将分散的个人偏好尽可能通过一种公正而有效的方式聚
6、合成为集体的选择。”9可是,公共选择理论早已证明,遵循个体理性进行社会交往极易导致集体非理性,会使公益受损。阿罗不可能定理更是表明,选举筛选出的社会偏好无法代表多数利益。选举根据投票多寡确定公共利益的内容,无法综合考虑偏好的强弱及其合理程度,不能全面映射社会事实,致使偏好聚合出现偏差,决策信息失真。依靠选举生成公共利益,效力有限。治理失灵还表现为,代议民主难以适应复杂社会的治理需要。二战后,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后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复杂性骤增,乃至生成风险社会。典型表现为:身份认同日趋多元,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少数群体的权利诉求愈发强烈。然而,代议民主奉行多数决定原则,政治精英鲜有动力回应少数群体的
7、诉求。少数群体被迫诉诸政治抗争维护权益,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起云涌,便是最好的例证。面对类似错综复杂的公共议题,代议民主失灵日趋频繁,充分暴露了效能短板。代议民主失灵召唤治理改革,改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应对复杂棘手的公共事务,大刀阔斧地革新行政体制,吸纳市场和社会参与公共治理。新公共管理运动随之发朝,类型多样的治理网络陆续涌现。然而,治理并非万能钥匙,存在大量失灵、失效甚至失败的案例。治理网络常常由精英特别是经济精英支配,矛盾分歧和权力为资本服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无法确保治理的公共性、平等性和责任性10o效果有限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改革只是在治
8、理技术层面修补行政体制,并未在政治制度层面触及代议民主体制,属于隔靴搔痒。从聚合决策信息的角度看,代议民主是一套化繁为简的治理机制。它将公民权利及其偏好简单地化约成标准化的选票,根据选票数量确定偏好实现的内容与顺序。选票承教的决策信息非常有限,根本无法如实反映权利偏好的复杂性。仅仅依靠选举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社会越复杂,选举的效能短板越明显。应对代议民主的治理失灵,满足复杂社会的治理需求,势必要求改革政治制度。2.协商民主的效能阐释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学者在寻找政治制度改革路径的过程中,积极建构协商民主的理论范式。范式建构的重点是,论证协商民主有助于增进公共利益,促进政治平等,夯实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阐释 效能 建构 系统 西方 协商 民主 研究 范式 演进 及其 应用 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