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推进高职院校多种模式办学(通用8篇).docx
《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推进高职院校多种模式办学(通用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推进高职院校多种模式办学(通用8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推进高职院校多种模式办学(通用8篇)【篇1】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推进高职院校多种模式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推进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基本条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创新。“诊断与改进”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要求,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正在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本文结合高职院校
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现状,并就目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研究提供思路。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高质量的文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高职学院的主要任务。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了“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证机制更加完善”的建设目标。质量已成为“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职业院校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质量保
3、证体系主要是以政府评估为主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而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建立以内部质量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003年,教育部制订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着手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评估试点。2004年,各省启动对所辖高职高专的评估。为做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教育部制订了评估方案,各省级依据方案进行实施,教育部负责定期抽查。2004年8月,教育部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建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走上了新台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评估也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从现实来看,虽然
4、全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已全面铺开,但实际上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以湖南省为例,2016年6月,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各高职院校要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J并于2016年7月全面启动省级诊改工作。湖南省教育厅遴选熟悉职业教育、具有管理经验和公信力的职业教育专家、教育研究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任期制的省级诊改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教育厅统筹管理和指导下,开展省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指导、抽样复核以及省内诊改工作动态追踪、方案修订和宣传等工作。目前,首届省级诊改专家委员会和专
5、家库组建已基本完成,正在开发、完善湖南省高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湖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专题网站,以便集中发布诊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同时,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制度,引导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校本级专业技能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组织报送与应用,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质量预警机制。但是,种种情况表明,湖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
6、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如下五个方面问题。(-内生动力不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死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是自上而下展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制订的政策、规划等文件而拟订的。也就是说,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相对应的“模板”供其学习,学校巳经习惯于这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要求学校培养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落实学院作为质量提高的主体责任,从计划制定、执行、评价、反馈等方面不断改革,促使质量螺旋式上升。但就现实而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职工
7、和学生还不具备这种主观意识。自我诊改的意识内生动力源自于人的主观自觉,正是由于教职工和学生缺乏这种主观自觉,导致质量诊改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这正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死结另外,作为内部质量生成的主体,目前,高职院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工和学生还缺乏一种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也就是质量文化意识的缺失。而教职工和学生对于学校质量目标和质量结果的认识和评价是质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质量观的重要内容。显然,大多数高职院校暂时还不具备完整的大学质量观,不具备对学校质量目标和质量结果认识和评价的主动意识。(二)标准和目标不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硬伤”内部质量保证
8、体系不同于以往的高职际校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评估的标准由评估的组织者设定,我们通常称之为“既定标准”;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标准由质量生成主体(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我们可以称之为“需求标准”。既定标准只需要质量生成主体参照标准有计划地实施;而带求标准需要质量生成主体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建构,并贯彻实施,需求标准的质量生成主体既是质量生成者、创建者,同时,又是组织者、实施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诊改”的标准和目标是不明确、不统一的,这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殡设的“硬伤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目标,需要各高职院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定位及办学的特色自主制定,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落实 国家 职业教育 改革方案 推进 高职 院校 多种 模式 办学 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