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 论文.docx
《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 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摘要:i目工作是学校的灵魂,它致力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思想政治课是中学他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其注重的是道德知识的讲斛,忽视道憔情感的陶冶和激励,导致课堂上讲解的道德知识不一定能够内化成为学生的道镌信仰。因此,以思想政治课为代表的显性课程,具有一定局限性。隐性课程的提出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隐性课程能够借助学校内的切有利因素,使道谯教育生活化、现实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目的.从道德结构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看,中学隐性课程的镌目功能表现为:引导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激励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学校应进行周
2、密的设计开发,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要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关键词:中学隐性课程德行功能开发一、中学隐性课程的内涵1(一)中学隐性课程的由来2(二)中学隐性课程的特点2(三)中学隐性课程的范困3二、中学隐性课程与中学德育的内在联系4(一)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4-)中学隐性课程与中学德育的夭然联系5三、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6(一)引导道德认识的功能6(一)陶冶道德情感的功能7(三)激励道德意志的功能7(四)培养道德行为的功能7四、发挥中学隐性课程德育功能的策略7(一)加强美丽校园速设7(一)重视制度管理科学化9(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9(四)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隐性德育功能9五、结束语10参考文献1
3、1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学生在学校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降性课程的思考。多数人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学到了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版性课程被提出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学生在学校中除了学习正规课程之外,还学到了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易被察觉,却影响深远,这就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等。隐性课程从萌芽时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课程研究以及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已为教育研究者所关注,对于隐性课程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仁见智,颇有分歧。一、隐性课程的内涵(一)降性课程的由来最早关于隐性课程的探讨可以追溯到杜威和克
4、伯屈,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学生在学习正规课程的同时,还学到了有关学习态度、价值、信念等情意方面的东西,即“同时学习”,其学生克伯屈继承并发展r这思想,提出了“伴随学习。”1966年,美国学拧杰克逊正式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杰克逊认为,的性课程是非官方的隐含的信息,即学校和教市里存在的人际关系、奖惩制度和权威影响,学生从中获得忍耐、等待、驯从等社会化必具特点。美国学者范兰丝(YauUnCe.E.)在1991年将隐性课程界定为“在课程指导和学校政策中并不明确的学校教行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被认为是不公开的、非预期的,隐含的或未被认识的.我国学者对院性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5、。班华认为潜在课程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唐晓杰将其界定为“学校(含班级)社会关系结构以及学校正规课程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价值、态度、信仰等非学术性的学识”.靳玉乐先生认为:“隐性课程是处于相对哙蔽的状态、无明确的教学计划,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固定的课堂,但是潜敕在校园的方方面面中,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痂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仃意或无意地传递绐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赳冬莲.国外Iattijt和浅析U).IS外职业数育,2003(02)7-6.,郑金洲.M1.fi课程:一些理论上的思考U1.外国教育动态.1989((三)W65
6、0,Hf华.电性深W1.j个性储热形成U1.数有研究.1989(12):1-25.,强晓杰.西方“跄IKi果程”研究的探析1.J.华东伸范大学学报,198(12):13-55.(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以上学者的解样中可知,他们阐释了哙性课程某些方面的特点,从教育内容上看,隐性课程包含价值、经验、观念等学术和非学术因素:从课程设计方面看,隐性课程无明确的教学计划,无法预期潜在的教育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隐性课程是在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的:从教育者角度看,隐性课程虽然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教科书,却可以认识和把握它的作用,若教师善于利用隐性课程的规律,就会对学生
7、产生各方面的影响。二)隐性课程的特点根据除性课程的内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预期性隐性课程的非预期性是指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受到教育,教育者无法预测和控制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教育要素和状况,没有具体的计划,也无法预料其教育效果。有时隐性课程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教师通过教学智急巧妙地利用和处理,都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深远持久的影响。2 .潜在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显性课程具有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其外显性和计划性显而易见,而解性课程是在校园环境、情境氛围中存在的,是学生在无意识的、非预期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影响。3 .多样性
8、隐性课程缠含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底缢,物质环境、管理体系、人际交往、精神和价值的追求等,包含学校环境的各个方面,受到校园之中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4 .易接受性相对于强制的、死板的知识,隐性课程往往以学习匏围、生活情境、人文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形式存在,在渐进、黑陶、激励等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中的内容和体验。5 .深远持久性学生对于个老师的深刻印象往往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价值观念等,而很少是这个教师所教的知识,同样,显性课程中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忘却,但对于随性课程而言,它是通过心理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牛.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会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一生。新J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 论文 中学 隐性 课程 德育 功能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