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状、特征与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状、特征与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状、特征与策略什么是批注式阅读?批指向信息的个性解读,核心是表达,讲究自内而外的意义输出注”指向信息的寻证阅读,核心是理解,讲究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批注式阅读即是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时,用简洁的符号与文字记录下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批注式阅读,能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一线教学中。然而,一线教师对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解存在偏狭,应用中也有诸多困惑。本文试从试从现状、特征和策略三个方面,探究批注式阅读教学。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状(一)批注动机缺乏理性审视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批注动机缺乏理性审视,导致学生在阅读时为批注而批注。学生往往感到不是我要批,
2、而是要我批,时常发生老师不逼,我就不批的情况。教师的强制性要求成为学生阅读时进行批注的最主要外驱力,氢至是唯一外驱力。(二)批注方法缺乏整体性指导一线教师对于如何运用批注方法,缺乏整体性指导,导致学生对于批注的角度、方法和形式,缺乏系统性理解。在阅读活动中,怎么写批注,全看我心情眼睛看到哪儿,批注写到明B儿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批注呈现出零碎、随意的特点。(三)批注实践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当下,不少教师缺乏对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设计,批注式阅读教学开展不全面、实施不彻底导致学生的批注式阅读实践缺乏持续性与稳定性。学生对于批注,缺乏长期的意义感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课上批,课下不批;
3、课内批,课外不批;批注单元批,其他单元不批”的批注式阅读习惯,致使批注仅仅被应用在某一类文本、某一个单元、某一个学习场域中。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特征(一)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批注式阅读不是一种凭空捏造的创新型阅读形式,而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性阅读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同学段批注阅读的不同要求与侧重点。(见表1).批注内容从词句解码、篇章解读到文本解构面面俱到,批注思维从关注感性表征到形成理性思辨层层深入。批注式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在大量的批注实践中积累读写经验,形成学科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和自我反思的心智习惯养成必备品格。(二)彰显
4、层级特色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中批注”的编排具有层级性、发展性的特点,并以分散渗透和专题学习两种形式指导批注式阅读实践。1 .分散渗透形式低段的批注分散渗透在课后习题中,批注方法多为圈点勾画.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课后第二题: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课后第二题:”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圈点勾画这一基础性批注方法,也常被用于课文预习中,如圈画生字词、标识自然段序号等。中高学段的批注分散渗透在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中,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以旁批的形式呈现核心知识,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或习作技能.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中要求,用旁批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并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等展开预测.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中要求,用旁批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具体事例、典型场景等抒发真情实感。2 .专题学习形式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批注单元,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整个单元的编排层次清晰,呈螺旋上升结构。单元中既提供了批注的角度、方法和作用等陈述性知识支架,又构建了“直观认识批注-学习批注方法-运用批注方法”的程序性知识支架.这样的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在批注阅读实践中,习得批注方法,掌握批注技能,并能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分享,丰富对语篇的多元理解,体会批注的交际意义。(三)
6、指向思维发展批注式阅读指向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旨在引领学生从低阶思维的表层学习迈向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1 .指向低阶思维的初读浅思生字新词的圈点勾画、阅读感受的即时旁批、语文知识的简要记录、常用词组和基本句型的简单模仿这些批注指向的是识记、理解与简单应用的低阶思维,笔者将其称为初读浅思。初读浅思重在求真,引导学生真预习、真感受、真积累。学生写下的疑问式批注和感想式批注,是教师精准把握学情的宝贵资源,这一资源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应然学情和实然学情之间的差距。教师应该用足、用好这些批注,立足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创设”最近发展区”,更好地缝合学生与文本之间因为语文经验的不平衡导致的认知鸿沟,实现努力跳
7、一跳,摘到更高桃子”的认知升级。2 .指向高阶思维的熟读深思全面品评人物形象,透彻理解内容主旨,精心绘制思维导图,理性审视课文观点,监控反思自主阅读这些批注指向的是分析、评价与创造的高阶思维,笔者将其称为熟读深思。熟读深思,重在求深。这里的深并不指语文知识的艰深晦涩,更不是文本解读的高深莫测,而是指对于学习内容和批注方式的深度理解。王荣生教授创造性地提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四种功能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把课文当作定篇,生成解读者取向的对话式批注,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对话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把课文当作例文,生成鉴赏者取向的赏析式批注,赏遣词造句、赏谋篇布局、赏选材写法体验性地理
8、解并运用读写知识”;把课文当作用件,生成审读者取向的审辩式批注,审议话题、审视观点、审杳逻辑,服务指向学习素养和心智自由”的语文学习活动。批注式阅读教学,基于不同阅读取向,实现对学习内容和批注范式的重构,使情感的深度体验与思维的深度探索相融合,帮助学生最终实现言语生成和意义建构。(四)关注品质养成除了信息加工符合意义构建,知识聚焦适切教学逻辑外,批注式阅读教学同样顺应学生的心理逻辑和学科的育人属性。以四年级上册的批注单元为例,教师应适度挖掘三篇课文的人文价值,解析心灵成长的密码点燃精神生命的火焰,照亮学生美丽如梦的童年。1 .养成勇于面对的挫折观牛和鹅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学生读完后
9、留下批注,如消极逃避不是男子汉该做的事,直面恐惧,勇往直前才是男子汉该做的事,字里行间尽显儿童迎难而上的自信心,是艰难困苦处,正是修身时”的典型范本。2 .弘扬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周遭的质疑和嘲笑。学生读完后留下批注,如不会谿虎跳就该被嘲笑吗?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尴尬和烦恼,要学会宽容与尊重”,字里行间尽显儿童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追求。3 .树立努力拼搏的价值观陀螺启发学生思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学生读完后留下批注,如“其貌不扬的鸭蛋,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大陀螺,让嘲笑它长相的人大跌眼镜。长相是爹妈给的,但本领是自己练的
10、。字里行间尽显儿童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实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价值引领。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一)内外共建,激活批注动机1 .以作者为中心,唤醒我手写我心批注的动机源于求知的内驱,享受独抒性灵的畅快感。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原本就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学生读到牛和鹅的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时,作了这样的批注:针对这些批注,一方面,教师要看到儿童天生的游戏性。包容儿童初读时的肤浅表达和任性吐槽,保护儿童对于批注的原始冲动和满腔热忱。另一方面,教师要看到儿童后天的可塑性。面对原生态的吐槽式批注和负
11、能量批注,教师须拓展思路、变换角度,提供趣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批注范本进行有效地去弊与澄明,使学生对于批注的追求,不止于情绪宣泄的倾吐快感,还能追求表达的分寸感,思考的满足感和审美的愉悦感。2 .以读者为中心,创建批注共同体批注的动机还可以源于交际的外驱树立分享交流的对象感。当学生意识到,批注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看的,还可以写给别人看,他们就会形成强烈的读者意识和交际意识。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为例。统编教科书中明确提示学生: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教师可围绕批注分以下三步开展班级读书会”。第一步,自主阅读,撰写批注,形成阅读共同体。分组制定阅读计划,以读书群、
12、文学圈等方式,让学生同读一本书,并随心所欲地留下个性化、碎片化的批注。第二步,确定主题,交流批注,形成批注共同体。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确定研究问题,如梁山泊综合实力最强的三个人;蜀国失败的五大理由,唐僧取经成功的十大奥秘等。确定研究问题后,再次回读整本书,围绕问题提取适切的批注。随后,组内分享交流,修改研磨批注,并总结出概括化、主题化的批注群,形成对问题的核心解释。第三步,小组分工,整合批注,形成名著批注本。借助阅读海报、人物卡牌、情节图谱等可视化工具,生成指向驱动性问题和核心问题的纸质批注卡,粘贴在书本的相应位置。于是,同一本名著,在不同的个体、小组和班级手中变成了个人视角和团队视角共存的
13、名著批注本(二)仿创相融,习得批注方法1 .统一基本符号,规范前置性学习符号是批注式阅读最基本的内容.对于初学批注的学生来说,统一批注的符号非常有必要。统一批注的符号,可以降低学生预习时作批注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表2中的批注符号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满足学生基本的预习需求。2 .运用特殊图示,打造个性化批注学生在习得批注的基本符号并熟练运用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创造个性化的“符号王国。以四上第六单元的陀螺为例,学生作了以下批注:学生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或是借用表情图、实物图和天气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是运用星级评分和拇指点赞,标识有新鲜感的词句;或是化用标点组合,绘制思维导图,
14、提炼语篇核心要点当学生用个性化的符号系统构筑自己的批注世界,批注式阅读就由“学得迈向了“习得。(三)多方参与,完善批注实践1 .课堂本位,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学程以“先写后教”的习作教学为例。课前,面对同伴的习作,学生可以扮演普通读者,写下感想式批注,分享真实的阅读体会。课中,面对习作例文,学生可以扮演学习者写下赏析式批注,明晰独属这一篇”的习作知识和习作技巧。课后,在自改自评和互改互评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审读者,对习作的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进行全方位的审脚口评点,宛如一位编辑,留下自己的写法式批注,给予同伴修改建议。随后,便可以评选习作达人,同时评选点评达人,还可以聘请“点评
15、达人”为班刊的特约编辑,给予学期末选编年度作品集的机会。在这样的项目化习作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批注的阅读价值,获得真实可见的意义感和成就感.2 .家庭辅助,打造共读-共议-共批新模式新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并给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等要求。基于此,可以打造亲子阅读共同体,构建亲子之间的整本书阅读范式。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共读-共议-共批模式,打造“我们家的经典名著具体来说,他们可以朗读复述、分享交流、质疑辩论,共情审美体验,碰撞思辨火花,将阅读痕迹用不同颜色的笔,以批注的形式留在书中,创造独一无二的批注式亲子读本。亲子的审美经验和语文经验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文学价值,与原著产生了有意义的建构,生成了基于个体语言经验的创意表达与言语智慧。同时,亲子的时间投入和情感付出赋予了作品珍贵的育人价值,使其不仅是整本书阅读的过程记录,更是高质量陪伴的情感见证,浸润着亲情的滋养和成长的意义。3 .社会参与,开发线上-线下的全场景运用新课程标准提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