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三美诗词的跨学科学习举隅.docx
《感受三美诗词的跨学科学习举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三美诗词的跨学科学习举隅.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感受三美,诗词的跨学科学习举隅传统的诗词教学容易走入一上手就分析的老路,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俗套。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诗学三美”之说,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别对应音乐、绘画与咕法。这几种艺术虽各成一系,但血脉相连,意境相通。语文课堂上,借鉴三美”理念,将诗词与音乐、绘画、书法联结在一起,进行跨学科学习,能让学生从美学视角出发,拥有鉴赏家和评论家的眼光,感受和表现诗词中,美,的艺术。一、诗词+音乐I以“声”为联结点诗词从诞生起就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汉乐府”是两汉时期由乐府机关采集的诗歌,“词”原本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诗词与音乐都是声音的艺术,都通过声音表现出节奏与
2、韵律之美。因此,跨学科学习的联结点就是声音。(一)做朗读者:音随律动闻一多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诗歌中音尺、平仄、的脚的变化是产生音乐美的源泉。诵读,是将诗词中的文字转化为声音的主要方式。要想把诗词诵出音乐的美感,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声断气连、长短交替、高低错落等诵读技巧,让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流淌开去。除平仄之外,古典诗词还常常借助双声、叠韵、叠音、象声等具有特殊美感的双音节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增强诗歌的音乐美。诗词本身的结构也适合展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绝句结构简单,错落行致,适合吟诵。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诗词之时,配以合适的音乐,达到声声相应的境界。所选择的配乐要与诗词本身的情感相融
3、合。以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为例,这首词应该选择怎样的乐器来演奏配乐?学生自然会想到“竹笛员等中国民乐中的吹奏乐器,因为它们可以发出绵长悠远之音,与“长相思”相得益彰。学生在诵读诗词、选取配乐的过程中,走进作者营造的世界,与作者对话。(二)做传唱人:以歌和之占人常用吟唱的方式表现诗词的音乐美。到了现代,许多占代的诗词被音乐人改编成了歌曲。经典可以流行,方法可以创新。近年来兴起的、饱受好评的诗词类综艺节目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诸多启示。如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经典的传统诗词与现代的流行音乐相结合。学生可以直接唱由占诗词改编的歌曲,或者借用流行歌曲的曲调来填词,表现诗词的音乐美。相较于传统的背诵
4、,这样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传唱方式进行比较。如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如梦令时,出示了女生版和男生版的歌曲如梦令讥女生版比较舒缓和低沉,唱出了五十多岁的李清照的心声,表达了留恋之情;男生版相对轻快与活泼,表现的是十多岁的李清照的快乐和Hilh同一首诗词,不同的旋律与曲调,反映的是作者不同阶段的情感。同样,教长相思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哪一首同名歌曲最能体现纳兰性德当时的思绪。二、诗词+绘画I以“图”为联结点诗词和绘画都以自然和社会中的“人、事、景、物”作为表现对象,反映了生活中的美。两者在表现手法上都是用物象引出意象,用意象表现意境。(一)做欣赏者:缘画悟境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受 诗词 跨学科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