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docx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和手段。2 .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3 .培养学生在遭遇电信诈骗时的应对策略和自我保护能力。4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电信诈骗相关活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清晰阐述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型和特点。2 .使学生牢记防范电信诈骗的关键要点。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防范知识切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保持警惕并正确处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则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案例一:2023年5月18日,天全县某中学初三学生张
2、某在母亲李女士的陪伴下,来到天全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办公室寻求帮助.据张某自述,半月前,其在QQ上收到了一条信息,帮助转发“美容退费”信息就可以挣钱,每发一组,挣180余元,根据转发截图的数量,获取收益,并可当日结算。张某觉得这是一门来钱的办法,便在对方的指引下,向多个陌生电话号码发送了相关信息。5月中旬,张某发现自己的手机卡和QQ被冻结了,无法使用。为继续完成转发信息挣钱的任务,张某偷偷拿来母亲的手机,用母亲的手机继续发送短信。5月18日,李女士发现自己手机卡被冻结,无法使用,向通讯公司咨询时,才知晓自己的手机卡因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被公安机关冻结。李女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女儿前往天全县公安
3、局反诈中心。案例二:雅安某中学初三学生张某:张某在QQ上收到帮助转发“美容退费”信息就可以挣钱的消息,每发一组可挣180余元。在对方的指引卜.,张某向多个陌生电话号码发送了相关信息,后发现自己的手机卡和QQ被冻结。为继续完成任务,张某偷偷用母亲的手机发送短信,导致母亲的手机卡也被冻结。案例三:云南宣威落水镇5名少年:其中4人是当地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被高薪骗至缅甸从事电信诈骗,在完不成业绩的情况下,会被打、被电击、做水牢。其中一名少年已被家长解救,解救代价是支付对方21万元人民币。案例四:吉林市船营区中学生杨某某:杨某某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有人声称可以破解游戏的“防沉迷”系统,便添加对方QQ进行
4、联系。在对方的哄骗胁迫下,杨某某被骗49000余元。案例五:武川县中学生小赵:小赵在购买游戏账号时被诈骗4100元,后又被对方以操作错误导致钱款被“冻结”为由,诱骗继续充值8000元“解冻”。小赵在银行转账时被工作人员发现并报警,避免了二次上当。案例六:略阳县中学生王某:王某在网上被诈骗998元,对方以出售游戏账号为由,让王某扫描二维码付款。王某未经核实就进行了转账,后意识到自己被骗。案例七:张某女儿(10岁)拿着其手机玩耍,一某书app好友给其女儿转发了一张图片,并称转发该图片到其他群聊即可获利200元,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对方给发了一个收款二维码,其女儿扫码向对方转账后,对方称因其女
5、儿是未成年人转账,导致对方账户被封,要求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继续转账,其女儿继续扫对方收款二维码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8笔,共计40180元,后被李女上发现遂报警。.讨论视频中涉及的诈骗手段,引出今天的主题。(二)知识讲解:.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和类型(如冒充公检法、假冒亲友等)。电信诈骗的定义: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类型:1 .网络贷款诈骗:以低门槛、快速放款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2 .刷单返利诈骗:声称通过刷单可以轻松赚钱,前期返利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后加大
6、投入,最终骗取钱财。3 .杀猪盘诈骗:通过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或参与赌博,逐步骗取大量钱财。4 .冒充公检法诈骗:伪装成公检法人员,以涉案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5 .冒充客服诈骗:冒充购物平台、银行等客服,以退款、理赔等名义诈骗。6 .虚假购物诈骗:发布虚假商品信息,受害人付款后不发货或拉黑。7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推荐虚假的投资项目或平台,骗取受害人资金。8 .冒充领导、熟人诈骗:冒充受害人的领导或熟人要求转账等。9 .网络游戏交易诈骗:在游戏交易中设局诈骗玩家钱财。10 .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先交友取得信任,再诱导参与赌博或投资。11 .虚假中奖诈骗:告知受害人中奖,要求缴纳手续
7、费等。12 .注销校园贷诈骗:以需要注销校园贷账号为由诈骗。.阐述电信诈骗的特点(如远程操控、高额利益诱惑等)。电信诈骗的特点:1 .跨国性.2 .非接触性。3 .隐蔽性。4 .技术性。5 .针对性。6 .高发性。中学生容易被电信诈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 .社会经验不足:中学生相对单纯,对社会的复杂和险恶缺乏足够认识,容易轻信他人。2 .缺乏辨别能力:对诈骗手段和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判断真假。3 .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诱人的信息吸引,从而放松警惕进入骗局。4 .对网络依赖度高:大量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接触到各类信息,增加了遭遇诈骗的风险。5 .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形成较强的自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范 电信 诈骗 主题 班会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