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学质量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全面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现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我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教学质量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教学侦量基本情况(一)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坚持以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学校积极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面向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构建了“通专结合、产教融合、学用一
2、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三)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特色优势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XX个,占专业总数的XX%。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上升。(四)课程改革:亮点纷呈。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XX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XX门,建成在线开放课程XX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XX门。学校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广泛应
3、用,学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五)教学管理口益规范。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规堂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督导、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工作,建立了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近三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优良率达XX%,位居全省前列。二、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对标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对照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水F,学校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人才培养理念有待更新。学校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办学理念相对滞后,育人理念守旧,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规格标准与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
4、要原因是学习贯彻不够深入,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认识不够透彻,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不够准确。(二)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部分专业办学定位不够清晰,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专业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实践教学比重偏低,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健全。主要原因是专业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不够。(三)课程建设质量有待提升。课程体系不够合理,通识课程比例偏低,学科基础课程欠缺,专业核心课程不够精品,实践类课程设置不够。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式单一,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
5、能力。主要原因是课程改革意识不强,改革举措不够系统,课程建设的投入不足。(四)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有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比例偏低:指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强,产出高水平教学成果还不多。主要原因是教师培训和发展机制不完善,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激励不够。(五)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还不够科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性、全面性有待加强。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教学督导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参与教学质
6、量评价的程度还不够深入。主要原因是对教学质量规律性认识不足,质量保障的手段和方法创新不够。三、改进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这里重点写一下贯彻什么思想,网上有很多,可以搜一下)(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U校的办学定位,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发展和激励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合力。(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认证,建强建好一流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加
7、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系统构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的机制。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打造“金课”。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推行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健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开展教学名师、教学新秀等推选培育工作,实施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加大教研项目资助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推广应用优秀教研成果。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六)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二级教学单位的作用。建立教学工作状态预警和改进机制,强化对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测、预警和持续改进。完善质量反馈机制,广泛吸收学生、家长、校友、用人单位等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社会参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