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x
《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遭遇“空心病”的困扰。“空心病”现象是不当的家庭教育、功利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转型期问题在大学生中的集中体现。家庭教育应为学生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合力帮助学生寻找自我,真正做自己。只有学生健康成长,才能释放巨大的心理潜能,才能有原创性的思想和发明创造,社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大学生中的,空心病”现象及主要特征原北京大学徐凯文副教授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中提出,大学校园存在“空心病”现象。他以北京大学学生为例,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提出了“空心病”是学生危机事件和心
2、理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大学生中非常优秀的学生得了貌似“抑郁症”,他们自称从未为自己活过,感觉到内心空虚,甚至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但是,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对这些学生不起作用,徐凯文副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为“空心病”。“空心病”现象一经提出,迅速在高校和学界引起热议。”与上世纪80年代潘晓讨论中将青年价值观问题意识形态化不同,目前的空心病讨论则是将青年价值观问题社会问题化J口在徐凯文提出“空心病”之前,已有人用“空心”描述人的精神状态。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的诗歌空心人和中国诗人罗雨的诗歌集空心人分别刻画了现代人的焦虑、空虚和中国“80后”知分子在精神方面的困顿。“空心病”指的是人的内心空洞、精神空虚。中山
3、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玲在学术界关于“空心病”的现象描述和讨论的基础上,将“空心病”定义为:“青年群体由于缺乏支撑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系统,以至于无法对自我的生存境遇进行有效解释与应对的一种精神世界的贫瘠状态。”2“空心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现兴趣减退、无愉快感,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空心病”与抑郁症相似,但是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对“空心病”无效,“空心病”的核心是意义感和存在感的缺失。2、自我认同比较低。”自我认同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E埃里克森提出并被用于青少年心理研究领域。他认为自我认同是青少年对自我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层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即个人的内部状
4、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3患有“空心病”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按照他人的逻辑和期待生活,虽然有良好的成绩表现,但是却不是自我的真正发展诉求,无法满足自己的真实心理需求。3、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有“空心病”的大学生虽然通常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注重维系在他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形象,但是,他与周围的人并未建立真正的情感链接,不能从社会关系中获得有效的慰藉。他们在获得优秀的学业表现和成就之后,内心并没有充盈感和满足感,反而感觉空落落的。4、有很强的自杀想法。一般病程在一年以上,都不是到大学后才有的,早在青春期就开始有“空心病”的征兆。“空心
5、病”现象与我们多年的大学工作经验和困惑相吻合。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业问题都不是学习能力问题,而是学习态度问题,更直接地说是心理问题。这类学生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解决“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各种问题就浮出水面,上课迟到、旷课、挂科、留级甚至退学、人际关系冲突、感情问题、沉迷网络游戏等等接踵而来。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根本原因(一)不当的教养方式阻碍学生真实“自我”的成长家庭教育奠定人一生的心理基础,不当的家庭教育为孩子一生埋下“心理隐患”。“空心病问题是时下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弊病,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资源分配和行业更迭都呈现瞬息万变和非周期
6、性的特点。生活进入快节奏的时代,压力传导之下很多家长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心理上难免会产生烦躁、焦虑、迷茫等问题。焦虑的家庭教育往往不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和规律,罔顾孩子的个性和天资禀赋差异,压制孩子的正常要求和兴趣追求,一味地强制孩子迎合应试教育的要求,从而忽略了孩子教育与成长的丰富性和弹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空心病其实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现象,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4从动机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来看,“空心病”属于“无动力状态:自我决定理论将人的动机分为三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无动机。内部动机是专心致力于所从事之事,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有愉悦感和满足
7、感;外部动机强调的是行动之后的嘉奖和外在评价;无动机与“空心病”的“无动力状态”类似。(二)功利的学校教育导致价值观缺陷潜心育人需要一种境界。在现有体制下,教育的工具属性取代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功利化倾向以分数为导向,忽视学生的学习乐趣、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当教育者被迫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好成绩”“好排名”时,我们的教育已经偏离了初心。“空心病”是价值观的缺陷。青年学生身处于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体验着超级迅捷和丰富的知识狂潮,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但是拥有诸多知识和良好外部条件的青年人,疲于追求世俗上的成功,鲜少有崇高的理想和英雄主义情怀。“那些一门心思追求世俗
8、意义上的成功的人,才真的空心。得了这样空心病的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知遒感恩,没有同情心,冷血到了极致。这样的人,就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J5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学生极其精于用体制的力量来谋取个人的利益。”这样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问题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三)社会转型期导致的“空心”问题“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7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空心病”现象,只有置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空心 现象 成因 及其 对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