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docx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1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作为老师,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前一秒还在谈笑风生,只要一踏入教室立马就收敛笑容,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生怕学生游离于自己的掌控之外。于是乎,学生也摆出一副所谓的认认真真的模样,难道课堂上的师生关系非要如此的一板一
2、眼吗?能不能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既能活跃我们的课堂,又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呢?由此我转变了想法,做大胆的尝试,决定把伪装的严厉面具搔掉,即使孩子们都不怕我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学的开心,愿意学习,我就是成功的。说干就干,课堂上我表扬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同学,利用每周三的班会课对上一周表现优异和表现进步的同学进行奖励;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我没有了往常的严厉批评,而是给其三次改正的机会,没想到我的转变让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路队、卫生、纪律,学生各方面表现均大有进步!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几乎没有惩罚过任何一名学生,因为他们如果同一个错误犯三次,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了!至
3、于我最初的担心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每天放学送路队时主动和老师说再见的同学增多了,早上踏进教室时学生那一声声的“老师好”更是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课堂上我再也不用板着脸维持纪律了,积极举手的同学增多了,主动向我反映班级问题的同学增多了,网课时主动开麦的同学也增多了我知道,我的转变没有白费,孩子们已经从内心接受我了!亲其师,信其道,把鼓励给孩子,把赞叹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给孩子,试问,有谁不渴望、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这样和谐的氛围有哪位老师不神往呢?真诚的曾美,发自内心的鼓励,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养万物的阳光雨露,作为一名教师,把爱心留给学生,让这一径长途花香弥漫!
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记述了苏霍姆林斯基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学生朝夕相片的平凡岁月。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快乐学校”之“校长”一节,初读,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但是再读,有许多“金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一一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们精神上的经常接触。(P3)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学校多方面领导工作的一个方面。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p3)我总想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患,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中的一大幸福。(
5、P4)教师只有在共同活动中长时间作为孩子们的朋友,作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性。(P5)跟孩子们进行经常性的、生动活泼的直接交往,这是思想的源泉,是教育开发的源泉,是产生喜悦、忧患和失望的源头。我的结论是:主要教育者应当是一个不大的儿童集体的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P5)真正的学校,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和教育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人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P5)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
6、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P6)教育一一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一一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P7)学校的主要人物是班集体的教师。他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又是孩子的朋友,又是他们多方面精神生活的导师。(P7-8)教育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如同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诸多花耨之中没有主要花魁一样。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一一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对儿童多方面兴趣的发展,或集体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主要的。(P8)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P9)(波兰科尔恰克当我返老还童之时)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
7、上不相互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连的修养。(P9-10)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所以,今天的小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PlO)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越大,就越要照顾到人的飞快成长、发育和形成时期,即童年时代人体的本性。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利用来向他介绍文化财富。(P12)大师告诉我们,要用心去爱孩子。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是这位大师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流溢出的是他令人佩服的敬业精神
8、、教育机智。如果说父爱是严厉,母爱是慈祥,那教师的爱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种特殊的无私的爱。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的教育者,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校长这样的.教师无处不在:江边“小豆豆”陈宣霖、被人都弃的顾轩语,在高校长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可爱;踢足球的周客在冯强平老师眼中是那样帅气、沉着、机智;爱说“不”的小可馨、我行我素的“小警”、爱表现的“小御儿”在陆海娟老师眼中又是那么地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充斥在字里行间的是校长、老师对孩子深深的爱,是对理想教育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整个 心灵 献给 孩子 读书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