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说课稿.docx
《物质的量的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量的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量的单位一摩尔”说课稿次在市房山中学吴小葩“物质的量的单位一摩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化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努力建构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学习情境。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的“活动交流”为主线,自己作为引导者,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二、教材分析(一)教材
2、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的体系看,本章“从实验学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开篇,充分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既衔接初高中知识,也为学生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知识和方法基础。本节内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突出实验主题,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以实现实验方法、技能与化学计量的紧密结合。同时,“物质的量”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正确理解物质的量的内涵及正确使用这个物理量进行计算是高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通过课后反思补充生成目标。(I)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使学生掌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
3、粒时的表述规则;通过学习,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关系,并作简单的计算。(2)过程方法:经过探究学习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经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通过对6.02X1023个粒子与IlnOl这一巧妙的链接,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建构定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
4、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一“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三、学情分析(一)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分析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没问题,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活动中发现新知识,建构新知识。(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分
5、析由于我班学生的总体基础不好,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另外,由于这一节的概念比较多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恰当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学生的负担。四、教法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法。整个课堂通过“学案导学”,以“活动交流”为主线,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
6、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导学法通过“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二)自主探究法结合学案,通过“活动交流”进行问题探究从而构建新的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三)运用多媒体“物质的量”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四)类比归纳法对“物质的量”及“摩尔”概念的构建可以通过构建思维“模型”类比推理,从而使抽象
7、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五)讲解法结合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多种结论进行分析,给学生介绍书本上权威的理论知识,给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五、学法指导(一)积极思维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改变“被动”、“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二)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三)主动探究通过问题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学习,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从而培养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六、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说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