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指南.docx
《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指南.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指南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中医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称这些病为“冬病”。三伏贴,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人体气血
2、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贴治疗,故称为“三伏贴”。三伏贴适应症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类: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
3、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期间,每伏贴三次。在三伏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进行贴敷,每次应间隔约为三天。如果出现闰伏(20天),可间隔10天加贴1次。贴敷最佳时间冬病夏治应从入伏那天开始治疗。三伏贴应在每伏前3天连续贴敷,一天中上午阳气初升,此时贴敷效果最佳,三伏为一个疗程,需要至少连续贴敷3年。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医院尝试贴敷的患者,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疗效就放弃,容易使疾病迁延难愈,这种做法不可取。单次贴敷时间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冬病夏治三 伏贴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