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跨学科项目3音量提示器教学设计.docx
《六下跨学科项目3音量提示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跨学科项目3音量提示器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达人献礼母校音量提示器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信息科技实施年级6年级设计者杨凌洁、刘玉平课程标准模块过程与控制单元名称小达人献礼母校一一音量提示器单元课时4课时(二)单元教学规划1 .主题概述1.1 核心概念本单元属于“过程与控制”模块中的跨学科主题小型系统模拟”。主要对应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过程与控制;对应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声音与光的传播:对应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数与运算。1.2 主题设计说明在校园这个多元活动的环境中,各种噪音问题层出不穷,它们干扰着同学们的休憩与学习。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音量提示器,提醒同学们合理控制音
2、量呢?在本项目中,学生需要围绕以上驱动性问题,融合信息科技、科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自主设计、制作音量提示器。让学生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掌握运用控制系统提醒同学降低音量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利用技术共建和谐生活的社会责任,意识到个体行为与公共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1.3 教学过程简述首先,小组合作探究,了解环境喙声标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掌握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测试、记录教室课间时段的声音强度数据。然后,结合声音强度平均值、分贝等级以及实际需求,合理确定音量提示器的提醒阈值。接着,迁移所学过程与控制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输出设备,设计具有提示功能的控制系统
3、并用系统框图表示出来,活用所学算法知识,为H动化控制程序设计算法:最后,制作音量提示器并展示成果。第1课:探究声音与环境 调查环境噪声标准和噪讦对人体魅康的影响. 了斛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探究课间声音强度。第2课:设计音效提示器 统计、分析、确定音朵提示器的捉酸阈值. 认识、选择合适的输出设需。 设计系统框图、程序流程图.第3课:创作音破提示者制作音量提示器, 调试并改进.第4课:产品创意展 选择展示方式. 准需展示材料. 展示与分享. 拓屣2 .主题学情分析本项目的教学对象是6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原创精神,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享欲望,能够运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学
4、习资源,开展数字化探究和创新活动。在以往的信息科技课程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数据分析、算法、控制系统的知识技能;科学课程中已经知道了声音产生、传播原理;数学课程中已经熟练掌握了四则运算。他们通常在各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整合运用跨学科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却相对有限。3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学具、学习单、数据线等。4 .单元教学目标(D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环境噪声标准和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知道麦克风的工作原理,能够探究出教室课间的声音强度,提升动手实践能力。(2)能够灵活运用信息科技、科学、数学知识设计音量提示器,培养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3通过制作音量提示器,能够
5、调试、改进成果,提升动手实践和迭代优化能力。(4)通过项目学习,能够理解噪音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意识到个体行为与公共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利用技术共建和谐生活的社会贡任意识。5 .评价建议(1)”最佳音量提示器”小奖状(互评、师评)。(2)音量提示器评价量表。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师长评价小组合作能分工协作、积极参与。数据测试能测试环境声音强度。系统框图能按需求完善系统框图。流程图能绘制规范的流程图,思路清晰、正确。编程验证能够运用所学编程知识,验证所设计的算法.迭代优化能根据真实情境改进作品.艺术性能对音量提示器进行外观设计.成果内容内容完整,简明易懂.展示交流条理清
6、晰,自信大方。终极评价音量管理专家(累计获得70-81个)音量管理达人(累计获得60-69个)音量管理使者(累计获得50-59个)6 .教学建议首先,本项目遵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模式,教材仅展示了最简易的实践思路,教师应在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要求范围内,枳极发挥创新精神,不断拓展和完善项目的教学设计。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团队协作中的担当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不仅要踊跃参与活动,更要主动承担小组活动任务,在合作创作产品的过程中,培养解决且杂问题的能力。最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复杂议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追求未来关好生活的教育途径。要持续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着力培育他们能够迅速
7、适应不同环境、灵活应用知识技能的实践执行力。第1课时探究声音与环境设计者杨凌洁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项目的第I课时,主要组织学生进行与项目相关的探究活动。探究内容占据者启动学生思维、搭建知识框架的关键地位。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同时从理论和实盼层面了解项目的背景知识。理论展面包括但不限了解环境噪声标准、噪音对人体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以及麦克风如何实现声音信号转换的科学原理:实验层面包括利用技术手段测试课间声音强度。这些基本认知和实验结果是构建音量提示器的基础,也是后续设计、创作的前提条件。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的相关学习经验可能主要来自于科学课堂上习得的声学原理、噪音污染的知识以及信息科技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学科 项目 音量 提示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