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
《沁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沁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长治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及沁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规文件,制定本规划。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魔患现状沁源县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种类
2、多、分布广的特点。截止2020年底我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84处,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其中崩塌58处,滑坡20处,地面塌陷4处,泥石流2处。各类地质灾害共威胁人口1239人,威胁财产统计为4561万元。(二)“十三五”防治成效“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我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坚持依法依规防灾,推进科技创新,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圆满完成了沁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1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截止2020年底,沁源县完成了1:5万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工作,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杳
3、评价工作,准确掌握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的数量、规模、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完善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十三五”期间,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完善了全县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形成调查评价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累计排查巡查1427处,累计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核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十三五”期间,开展了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沁源县中心城区开展实施了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企业减少了评估数量,降低了评估成本,提高了服
4、务效率和质量,为我县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积极对接省、市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累计发布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40次。使预警范围和预警等级更加精细,提升了预警精准度,对预防降雨为主要诱因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避免或减轻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年度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定时召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会商会议。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确定群测群防监测人86名。全县发放“告知书”172份,“避灾明白卡”1239份和“工作明白卡”258份。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体系
5、,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网格化管理。3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十三五”期间沁源县开展了对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累计投入县级治理资金423.88万元,滑坡3处、泥石流1处,保护人员92人。“十三五”期间先后实施了农村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投入资金543.60万元,使45户122人摆脱了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威胁。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建立了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升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能力;充实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建立了专家驻县进村指导机制和汛期地质灾害灾(险)情日报告制度;完成地质灾害
6、灾(险)情应急处置。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各乡镇自然资源所配备有专职地质灾害管理人员;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规范了应急值守与信息报送,组建了防治应急抢险机构,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提供了组织保障。积极开展以避险为主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其中大型综合演练1次,应急避险演练15次,参加人员2500余人。累计应急处置灾情险情点1处,累计派出专家工作组44次130人,进行排查巡查1427处,提高了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和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能力。5 .地质灾害防灾能力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以及“安全生产活动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我县与地勘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
7、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协议,积极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对各乡镇、村(街道)的负贲人和群测群防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累计开展宣传25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画报)5877份,组织培训33场次。防汛期间,电视台、广播电台每天滚动播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县、乡(镇)自然资源部门管理人员、隐患点监测人员共组织培训33次,培训人员1745余人,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群测群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3起,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较“十二五”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5起,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减少20万元。较
8、2015年底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十三五期间累计核销4处,新增2处。(三)“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1 .地质灾害呈易发高发态势沁源县内基岩裸露,地形高差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降水量集中,具有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公路铁路建设、矿山开采、城乡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和加剧了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测,气候变化趋于活跃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在“十四五”期间仍将呈高发、频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十三五”期间,全县地质灾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沁源县 地质灾害 防治 十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