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培训).ppt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培训).ppt(6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 定义传染病是由特殊的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近年来发现的朊毒体等。传染病又可称为有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中的病源体可经不同的传播途径使易感人群患病。感染(infection)是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感染与传染的区别:传染属于感染的范畴,而感染不一定有传染性。二、传染病护理的特殊要求 全面了解传染病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的观察、抢救和护理技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传染病播散和医院内感染,认真落实各种预防措施。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三、传染病护理工作职责
2、范围 1、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2、及时准确的进行疫情报告。 3、细致的心理护理。 4、严密的病情观察。 5、正确指导患者休息和营养,做好健康教育。 6、作好皮肤和粘膜的护理。 7、正确的采集标本。四、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临床特点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季节性、地方性有感染后免疫 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临床上以细菌和病毒最常见。 确定诊断往往依靠检出病原体。 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 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传染期的长短可作为隔离病人的重要依据。流行性
3、季节性地方性与外来性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保护性免疫可通过抗体(抗毒素、中和抗体等)检测而获知 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免疫属于被动免疫 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 (二)临床特征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2、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肝 脾 淋巴结肿大。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流行的概念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过程。(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
4、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病人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水、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虫媒传播: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而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母婴传播土壤传播易感人群 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 人群易感性。1.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地区性)气候因素(季节性)生态环境: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 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对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 1. 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
5、止的时期。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 2. 前驱期从起病致症状明显期开始为止的时期 症状为非特异性。 3. 症状明显期不同传染病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此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有并发症,是治疗、抢救的关键时期 4. 恢复期 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 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 为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复发:初发疾病进入恢复期,稳定退热 一段时间,病原体再度繁殖,初 发症状再现。再燃:疾病进入恢复期,热未降至正 常,又复上升。后遗症 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未能复 常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一)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
6、的不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1.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类传染病的病种(2种):(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7、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2、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4、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5、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2)、消毒管理制度 (3)、菌种、毒种管理制度 6、做好专业人员的防护和医疗
8、保健 7、自然疫源地建设项目的卫生调查 8、充分发挥预防保健组织作用 1、疫情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城乡居民、机构团体、车站、 码 头、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 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 疫人员2、 疫情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炭疽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管理传染源: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病人 护理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