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docx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二)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提升气候系统监测分析能力.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和应用。深入开展基于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搭建极端事件快速检测归因原型系统。加强部门联动,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气象预警叫应”机制。提高精准预报预测水平。不断提升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精细度。建立从小时、天到月、季、年,从中国区域到全球,涵盖基本气象要素、灾害性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影响预报等较为完整的无绛隙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实现提前周准确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至3天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目前,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6.5%,暴雨预警准确率达93%,
2、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43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稳定在62公里左右。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预报系统,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水平分辨率达12.5公里,中国区域达到3公里,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达到8.1天,基于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开展基于气象灾害影响及风险的研判。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防汛重点部门间联动,以气象预警为基础联合制作发布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险、农业灾害以及公路交通等气象风险预警,优化联合会商、联合预警、联合发布的“三联合”机制,加强灾前联动,将大范围、高强度、可能致灾的强降雨预警信息纳入防汛应急响
3、应启动条件,科警,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苜次全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七下八上以来(截至2023年9月13Fl)共启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19次,派出54组专家工作组163人次,组织相关地区开展4次视频会商,共发布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产品133期。有效应对海洋灾害,2023年共启动海洋灾害应急响应18次,派出工作组6批次赴4省9地市指导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开展应急视频会商65次,发布海洋灾害警报288期。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提前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及时采取“关停撤转”等刚性措施。科学精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利用京津冀84座大中型水库拦洪28.5亿立方米,减淹城镇24个、耕地751万
4、亩,避免462.3万人转移,调度卢沟桥枢纽等关键水闸工程有序分泄洪水,启用8处蓄滞洪区分洪蓄洪滞洪,最大蓄洪25.3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持续加强山洪灾害靶向预警。2023年汛期,制作发布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39期(央视播出34期),以“一省一单”方式向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及点位发布靶向预警1057省次,督促指导各地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989万名防汛费任人发送预警短信4679.9万条,启动预冷广播34.7万次,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短信20.4亿条,为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力开展灾害应对和抢险救援。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高效
5、开展抢险救援。2023年汛期,1.FI.防迅KI丽的是北方地区的卜变乡南期-奴出现在年年的7月卜甸到8HE,也是跖汛的最关键时IB.修订出台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科学规范指导洪涝、干旱等灾后补植补造和重新造林,巩固恢复生态建设成果。严防森林草原火灾等次生灾害。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汛期林草防灾减灾和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防汛关键期的林草行业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交通运输防汛保障工作.做好汛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卬发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救灾、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总体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部门会商和台风动态及汛期灾情的分析研判,加强强降雨天气公路水运防汛调度,强化高风险路段安全防护和重点桥隧
6、实时监测,建立汛期综合交通重要基础设施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公路应急抢通保通能力,做好抢险车辆通行服务保障。通过联网联控系统、公共货运平台、互联网道路运政小程序,向驾驶员点对点推送恶劣天气信息和安全运营提示信息累计超过2亿条。保障汛期公路应急抢通资金,2023年汛期累计安排五批次共4.3亿元公路应急抢通补助资金。做好灾区公共健康保障。开展灾区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村落和场所环境卫生处置等应急工作,发布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对灾区污水开展传染病监测,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健康风险评估,预测研判易发传染病等健康威胁,通过科普推文、短视频等形式向公众提供健康保护、卫生安全等方面建议
7、和咨询。三、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化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快修复河湖生态环境。组织开展京杭大运河补水并实现第二次全线水流货通。持续实施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行动,对华北地区7个水系,40条(个)河湖实施年度补水98.4亿立方米。深入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巩固拓展治理成效。全面启动河湖健康评价、河湖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各地完成7280条河湖健康评价工作,逐河(湖)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实施“一河(湖)一策”7万多个。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清理整治1.7万个“四乱”问题。2023年,在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治理
8、水土流失面积6.3万平方公里。在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建设淤地坝、拦沙坝600座;在东北黑土区治理侵蚀沟8397条,保护耕地面积近199万亩。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推进黄河流域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全力以赴推进入黄支流消劣,2023年黄河流域首次跻身优良水体行列,提前达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推动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新建6个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4个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续签协议。(二)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印发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遴选55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开展森林、草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适应 气候变化 进展 报告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