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docx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创造性提出新质 生产力概念,并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 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 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深入回答了新质生产力的 基本内涵、发展动力、主要特征、战略部署、本质要求、制 度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着力点,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创新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展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 相对于传统生产力
2、或一般生产力而言的,既遵循生产力发展 的一般规律,又有其鲜明的特征。从发展要素看,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劳动 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 先进生产力质态。传统生产力或一般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增长, 主要依赖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数量投入。而新质 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也就是依靠颠覆性创新驱动,主要 表现为劳动力素质和结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 合实现重大进步,从而改变生产函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曲 线,推动经济增长质的大幅提升和量的大幅增长。其中,劳 动者的跃升是先导,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
3、因素, 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劳动资料的跃升是核心,劳动对象的跃 升和深度拓展是物质基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 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大力培育造就新型劳动者,发展新型劳动工具,拓展新 型劳动对象,努力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 化组合的跃升。从发展路径看,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生产力发展路径,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主 要是在技术革命性突破中形成的,其基本演进逻辑是:科学 革命推动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商业模式, 从而引发产业的深度转型和革命性变化。例
4、如,在第一次工 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机械化生产取代传 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催生了纺织、煤炭、钢铁、铁路运输等 新兴产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 电机、耐用电灯泡、电话、飞机等一大批重大技术的革命性 突破,使标准化工厂规模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催 生了电力、石油、汽车、造船、化工等新兴产业,推动了纺 织、钢铁等传统产业进步,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 生产主要部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集成电路、电子计算 机、互联网、生物工程、基因技术等一批重大技术的革命性 突破,促使商业结构趋于更扁平的网络结构,大幅提升了传 统产业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
5、积极参与 和推动科技革命,大力推进包括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等方面 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发展结果看,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 质量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符合新发 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是衡量新质生产力的突出标志。 一是与传统生产力发展主要以扩大规模、实现量的增长不同, 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创新尤其是颠覆式创新所催生,具有高 科技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产品和服务知识技术密集,研发经 费、研发人员投入占比较高。二是具有高效能特征,新质生 产力发展将引发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等重大变化, 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6、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三 是具有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其发展能有效推 动创新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发展 向绿色低碳转型,提高开放发展水平,不断创造高质量就业 和增加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 处理好破与立、自主与开放、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努力 实现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先进生产力 发展经验,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着眼于进一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提出来的,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
7、, 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 变革,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近年来,我 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高质 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 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挑战, 经济发展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培育 壮大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逐步用新的生产力取代和改 造原有的传统生产力,不断创造和满足新的需求,大幅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根本 性转变,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的空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
8、选择。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 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 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比目前已进入现代化 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还要看到,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 路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国家生产力大发展但破坏生态环境、 靠殖民掠夺、导致贫富分化的老路。这将是一项人类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宏伟 目标,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顺应当代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趋势, 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力 引领 推进 质量 发展 现代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