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讲稿.docx
《《中医内科学》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讲稿.docx(8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a+ 家赵教材中医内科学讲稿第一章肺系病证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薛博瑜2004. 10中医内科学引言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的内脏疾病,阐述内科所屈病 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以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基础一一中法学理论对象一一人体内脏疾病内容-内科病证病因病机证治规律手段一一传统中医药医学一一西医学、传统医学西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一一希波克拉底:四元素(上、气、火、水),四体液(血液、粘 液汁、黄疸汁、生胆汁)、医学誓言古罗马一一盖仑:解剖、临床医学阿拉伯一一阿维森纳、医典文艺复兴:达芬奇:解剖(14521519)哈维:血液循环(
2、1628)列文虎克(荷兰16321723)发明显微镜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1798)巴斯S (谯国18771895):微生物致病学说伦峰(德国):发现X线(1985)班廷(加黄大):发明牛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巴甫洛夫:(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弗莱明(苏格兰)发明背霉素(1929) ,1940年应用。二、重耍性中医内科学是综合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课,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 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同时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是一门临床主课。三、发展概况(一)内科理论的起源1、殷周已有内科病证记载,周代医学分科中疾医内科医生。2、黄帝内经奠定内科学术理论基础(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涉及内科病种11
3、0余个,著名的为咳、痹、病、厥、黄疸、鼓胀、消渴、积 聚、痫、狂、胃痛、胁痛等。(2)确定了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3)有治疗方剂一一内经十三方(二)内科学的奠基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确定辨证论治的体系,创制仃效治法方药。(H)理论和实践的发展1、晋隋唐宋:诊法、病因病机、方药均仃发展王叔和6脉经发展了诊法:葛洪6肘后方提出诸多治方及急救疗法:太平圣惠方、圣济方为方书大成。陈无择三因方丰富病因学说2、金元时期:医学争鸣,推动学术创新刘完素倡火热论治,主寒凉;张从正主攻邪,法用汗、吐、下;李东垣论内 伤,重调理脾胃:朱丹溪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四)学术理论体系的确定由明至清,内科学术理论体系渐臻成熟
4、I、明清内科医著众多,广证博采明:医学正传虞技医学入门李梃赤水玄珠孙一奎证治准绳一主肖堂景岳全书张介宾医宗必读李中梓症因脉治秦景明外感法仲景,内伤参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清:医门法律嗡嘉言张氏医通张璐证治汇补李用粹医学心悟一程仲龄医宗金鉴吴谦类证治裁林限岑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土2、温病学说的发展是对内科学一大补充外感湿热病论一一叶天士名湿热条辨一一薛生白温病条辨一一吴鞠通温热经纬一一王孟英3、内科理论体系(热病与杂病)(1)以外感六淫、戾气(疫气)与内伤七情、饮食劳能等为主要内容的病因 发病学。(2)以卫气营血、三焦、脏腑和气血津液为主要内容的病机辨证学。(3)以整体调治、标本缓急,正治反
5、治和八法为基本治则的治疗学.(五)近五十年进展k外感热病:乙脑、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痢疾2、内伤杂病: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 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急慢性肾炎、时衰、再障、糖尿病、高脂血证、 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痛症等。3、特点:(1)从个案到大宗病例(2)从个人研究到群体(3)结合医学检杳、诊断方法(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5)总结以前有关方药,有的已制成新药。四、问题及展望(-)问胭1 .临床阵地有所缩小:2 .新成果中有效处方制剂应用面窄:3 .个别疗效被夸大;4 .对武大疾病疗效尚待提高;5 .机理研究不够深入:6 .理论无重大突破:(二)展望1
6、、进入酊O为传统医学发展带来契机;2、新型人才有望推动中医学发展:3、运用现代科研手段、方法加快中医研究(临床、实验):4、重点研究提高临床疗效:5、大量吸收、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四、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教材2,病名 以中医病名为主3、每篇讲授内容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二)课程安排五、学习方法与要求(一)方法L经常复习2 .前后互参3 .联系临床(-)要求掌握三基本一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目的要求】一、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二、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六淫入侵,R表不和。三、掌握风寒、风热、屠湿三
7、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四、熟悉治疗虚体感目的变法。【难点、点】一、感冒的基本病机和病理性质。二、感目的辨证与治疗原则。三、感日常见三证的症状特点及治法方药。【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二、投膨、多媒体教学。【概说】一、概念:感自是感受触目风邪,邪犯卫表所致的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界塞、流涕、 喷噫、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二、发病特点L发病季节:四时皆有,冬存为多。2 .病有轻至之别,时行感冒尤重。轻一一感受当令之气,通称“伤风”、“冒风” .因感寒所致者乂称“目寒”。重一一感受亦时之邪,亦称“重伤风”。因风寒所致者,又叫“小伤寒”。时行感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内科学 中医 内科学 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