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把牢乡村振兴总抓手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讨发言:把牢乡村振兴总抓手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把牢乡村振兴总抓手,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二十大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在“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历经千百年历史变迁的古老乡村迎来了加快全面振兴的重大历史转折,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果产业不培育起来,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产业,就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收入,就没有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的资本;没有人群的集中,乡村还是一片萧
2、条。所以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分散到集中,由以量为主导质量并重的转变;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从而以现代农业引领乡村振兴,用产业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二、公共服务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与城市相比的不平衡不充分也是限制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有了,能够赚钱养家,但生活上的富裕只是物质上的富裕,当前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基本无法保障人民群
3、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果产业扶植起来,但设施不足,公共服务产业供给不足,文化活动不多,新一代的产业工人仍然还是要往城市聚集,农村仍然无法留住人。所以必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很发展,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乡村美丽宜居;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二十大之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者靖收主要靠提高单产增加产量,但实践已反复证明,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更高质量更加安全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供给;让农业成为
4、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无不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机制创新,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最优利用;通过社会化服务和订单农业等途径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质量兴农经营体系。走质量兴农之路也是走创新兴农之路。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行为,还是农业科技服务,目前都受增产导向影响;无论是现有的市场机制,还是农业支持政策,也是不同程度地由增产导向形成。只有加大科技创新,为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
5、科技支撑;只有强化制度性供给,探索健全质量兴农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质量兴农的道路才能迈开实质性步伐。四、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当全体农民意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并且勇敢地、自觉地来承担自己的责任,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激发出全体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只有确保农民的受益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活动不偏离乡村振兴的初衷和目标,才能真正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提升能力是关键。为此,要为农民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素质提供必要的有效途径,提升农民作为乡村振兴建设主体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熟悉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和监督的权利、规则和技术,提升农民作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的能力;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步培养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责任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X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县,如何结合二十大精神,结合乡村娠兴战略,推动X的“三农”工作由大到强的转变,更加需要我们思考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