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doc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doc(8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施工主要方法(2)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表(3) 劳动力计划表(4)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5) 确保安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6)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7) 确保按投标报价完成项目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8) 施工进度网络图第一张、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 工程测量一、测量总则1、根据以往的测量顺序,请业主、设计提供城市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在施工准备期内派测量技术人员进场,对布置在施工现场内的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测,以确保轴线、标高无误,然后根据自己的施工要求新设或以此为依据,进行轴线定位测放及标高测放控制。2、根据我们的测量经验,地下室结构轴线用控制轴线形成控制网控制:标
2、高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上部结构轴线及垂直度控制采用“天顶法”测量。二、平面轴线控制测量1、根据业主提供的城市坐标控制点,采用极坐标计算方法定位轴线,在施工现场南西二面围墙上及基坑外便道上纵横向设置10组轴线控制布置点,为投放底板及地下室轴线组做好准备。同时不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2、控制点的精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精度控制点设置满足稳定、可靠、通视三个要求,精度应控制在2mm之内,并做好明显的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措施。3、为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破坏或其他情况,另建一组辅助控制点来确保轴线投放正确。4、考虑到工期较紧,不可能等到挖土施工全部完成后再进行定位,故轴线投放将结合基坑
3、挖土施工共同开展,采取分区域投放方式,即先将控制轴线投放至基坑四周的地面及围墙上,再根据基坑底垫层完成区域情况,将相关控制轴线部分(或全部)投放至垫层面,并以此轴线为基础,在垫层投放与其相关轴线时,随时进行闭合复测,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直至定位出整个轴线组。三、垂直度测量1、因各种外部因素都会对测量工作带来影响,要求仪器操作者按操作程序测量。2、作为上部轴线控制点,各组控制点以“”形设置,为防止产生平行四边形状的偏差存在,需再测量对角线距离来保证控制点位置准确。3、根据对投放至施工面的垂直、轴线控制点,检测无误后,按其与轴线间的方向、数值关系,依次投放施工层其他轴线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定位梁、
4、柱、墙。4、为防止高层坠物对测量人员及仪器的伤害,在控制基准点上方搭设防护装置。5、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使基准控制点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相互之间距离会缩短。因此,要定期校核纠正。6、项目部采用的测量方法,无论从仪器还是外界环境等因素考虑均能满足一次投放的要求,保证规范要求之精度,故控制点不做二次转移。四、水准控制测量1、将业主提供的标高基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水准测量引测至施工现场易显眼且不受影响处,在现场设置的临时水准点不得少于4个,每个水准点要定期相互校核,以保证水准点的准确性。2、现场测设的各水准点,跟业主提供的基准水准点闭合精度应控制在12以内,L为水准线路长度(km)。在现场设置的临时水
5、准点采用圆头铆钉焊上脚铁板后,混凝土浇筑保护。见下图:3、地下结构高程控制,在基坑边寻找一处可垂直传递高程的地方,在托尺上下面架设一台水准仪将托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面上。地下室水准高程控制详见示意图图2 现场座标桩及BM点设置祥图。图2 水准点高程传递示意图4、高空结构水准点传递,先将水准点测引至建筑物墙处,用钢卷尺引测至建筑物施工面,再用水准仪传递至各施工部位。5、水准控制点随结构施工及时跟进设置,并按每20m重新设置,来控制建筑物总高度及层高,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累计误差。五、沉降观测测量1、地下结构沉降测量(1)、根据设计图纸或施工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
6、测回法测量相对标高,得出沉降量,提交有关部门作为施工控制的参考。(2)、在结构施工时同时设置沉降观测点,具体设置位置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布置,并做好保护措施。在一层结构的柱侧模拆除后,即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并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以不少于3次的测量来定其初值。(3)、结构施工阶段每施工一层即观测一次,结构封顶以后根据需要测量沉降量,并做好记录。六、测量仪器选用及要求名称型号精度数量用途全站仪(SOKKA)SET2C21座标点、角度、轴线测量精密水准仪Mi005A1mm/km1沉降测量水准仪(SOKKA)C403mm/km3标高测量塔尺5m检验合格3标高测量50m钢卷尺检验合格2垂直、水平距
7、离测量线锤5kg2垂直测量上述仪器均需经专业计量单位、技术监督局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限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加强对仪器的常用指标检查,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送校正保证精度。第二节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根据结构深度及基坑大小不同,制订不同的开挖方案,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米,及面积不大的,采用一次性开挖到位,人工整修基底。结合我公司多年地下工程的施工经验和地质土层实际情况,结合本工程地质情况所有基坑都采用放坡大开挖。一、挖土平面流程1、在挖土前,先进行测量定位,放出开挖灰线,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到位后,由总工程师签发“挖土令”,才能进行土方开挖。2、用斗容量为0.5m3的挖土机按先后次序进行开挖。边开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