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 附临床实例探讨.docx
《笔谈 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 附临床实例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谈 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 附临床实例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的流行以及疾病检出手段的进步,全球范围内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未来高龄老年患者将成为房颤的主要患病人群1-2。既往房颤管理侧重于房颤相关栓塞预防以及心室率和节律管理,近年来,随着对房颤认识的发展和研究证据的积累,房颤的综合管理理念渐入人心。房颤综合管理强调在做好房颤相关栓塞预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合并症的治疗,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在Pubmed网站以“房颤抗凝、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为主题词检索获得的文献总数已超过急性心肌梗死。1抗凝治疗的新时代非维生素K类口服抗凝药物(non.
2、vitaminKantagonistoralanticoagulants,NOACs)的问世无疑是房颤管理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之一。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4个验证NOACs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随机对照研究(RE-1.Y、ROCKET-AF、ARISTOT1.EENGAGEAF)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NOACS可使卒中或栓塞事件风险进一步降低19%、病死率降低10%、颅内出血发生率降低52%31o基于上述证据,对于有抗凝适应证的房颤患者,欧美房颤管理指南和国内专家共识优先推荐NOACS作为抗凝药物的首选(I类推荐,A级证据)4英国的一项国家医疗数据分析显示,在20062016年,英国房颤患病率(1.
3、29%vs.1.71%)和抗凝剂使用率(48.0%vs.78.6%)呈持续上升趋势,但随之增加的卒中相关住院率却在2011年后出现下降趋势,与后5年间NOACs使用率增加基本一致,可以说NOACs的应用逆转了房颤卒中事件率增长趋势5o更值得关注的是,多项观察性研究初步探索了NOACS在多种房颤亚组人群中应用是否存在相对优势。与华法林相比,NOACS与颅内出血的房颤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痴呆风险以及老年房颤患者骨折风险降低相关6-8。与此同时,即使在超高龄房颤患者、恶性肿瘤房颤患者及肝功能异常等出血风险升高的房颤患者中,应用NOACS的相对优势仍然存在9-10。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发现均基于观察性研
4、究结果,仍需设计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些结论是否可靠。目前一般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高龄房颤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房颤患者等特殊房颤人群中,房颤抗凝力度仍有不足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率近年来亦显著提高,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地区,仍存在有效抗凝比例低、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抗凝治疗率差异大、服药依从性不佳的问题13-14o抗凝药物使用的依从性也是近期关注的焦点,即使在严格随访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NoACS的停药率也高达21%33%,多项研究亦证实,抗凝依从性不佳与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相关15。2房颤导管消融的机遇与挑战历经近20年的发展,房颤导管消融已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5、,在最新的技术与器材的支持下,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该治疗方式存在的主要争议在于导管消融能否改善患者预后。多项注册研究数据显示,房颤导管消融与卒中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16-18。但根据CABANA研究的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结果显示,导管消融并未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由全因死亡、致残性卒中、严重出血和心脏骤停组成的复合终点)19。而另一项美国医保数据库研究,基于CABANA研究的纳入标准,纳入了同期(2009-2016年)共计183760例房颤患者,其中12032例导管消融患者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171728例药物治疗患者,结果显示,导管消融与主要复合
6、终点(与CABANA研究相同)事件率降低相关16。两项研究的结果相异,提示我们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解答。另一项重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CAST1.E-Af是评价导管消融能否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最大规模研究,共纳入363例NYHA分级Nn级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184例,消融组179例,经长达5年的随访发现,消融组较药物组病死率更低(13.4%vs.250%)、因心衰恶化所致的住院率更低(20.7%vs.35.9%)o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消融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1.VEF)增加更为显著(8.0%),而药物组1.VEF无明显改善(0.
7、2%)。此外消融组较药物组有更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63.1%vs.21.7%)20。但由于CAST1.E-AF研究入组的人群经过高度筛选,纳入的患者代表性不足,因此,该结论难以外推到普遍的临床实践中。可喜的是,近期陆续有多项小型观察性研究报道了房颤导管消融在高龄房颤患者、合并既往脑卒中病史的房颤患者、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以及既往房颤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房颤患者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导管消融在上述人群中安全有效,且房颤导管消融具有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力21-25。但近期一项统计60203例房颤消融术后患者再住院数据的研究显示,消融术后30d的总病死率高达0.46%,并发症发生率更达到了7
8、.6%o围术期并发症、心力衰竭以及中心手术量低与死亡风险独立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围术期病死率逐年增高的同时,接受导管消融患者的年龄与合并症复杂程度也随之上升26。3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3.1 合并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的优化管理在有效的抗凝治疗下,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可得到良好的规避,而卒中以外的心血管及非心血管事件风险不容小视。例如,在RoCKET-AF试验的分析中,与房颤有关的死亡多数是由于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合并症所导致27。2016年刊载于柳叶刀上的RE-1.Y房颤注册研究在47个国家纳入了15400例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随访1年时间,结果显示,即使在抗凝治疗率达到54%的前提下,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笔谈 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 附临床实例探讨 心房 颤动 综合 管理 临床 实例 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