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知识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知识框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课程知识框架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 .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 .课程即教学计划。5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二)“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三)“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
2、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类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
3、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有如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制度。文化T理。(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2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3 .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属性:1.基础性。2,非义务性
4、。3.适宜发展性。(八)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性。4.活动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第二章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对教育目标体系中三大来源的信息进行筛选协调,筛选工作应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可能性筛选”。第二步,价值性筛选”(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1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2 .年龄阶段目标;3 .单元目标;4 .教育活动目标。(三)、建立
5、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是:(1)学习主体的心理结构;(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3)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四)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及其涵义1.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等)2 .系统性原则。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第二,下层目标和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3 .可行性原则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儿童的实际,所定目标应该是幼儿能达到的。4 .时代性原则课程目标应该体现时代性,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发展,
6、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5 .缺失优先原则幼儿园总目标是一种理想目标,儿童现实的发展与这种理想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差距。在制定地方课程纲要或本园课程时,特别要在课程目标中把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幼儿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6 .辩证性原则。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处处体现辩证的观点:不仅表现为协调社会要求、儿童需要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平衡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处理好一-些具体目标,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上。(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表述的角度。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
7、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2、表述的性质。目标按其性质分为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核心的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和行为表现标准)。表现性目标是一种非特定的、较广泛的目标,它描述的是学习者身心的一般变化。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定义: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二)幼儿园课程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 .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2 .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3 .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
8、;4 .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三)幼)园课程内容选择的七大原则1 .合目的性原则选择的课程必须符合并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在选择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有目标意识;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内容与目标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项目标往往需要多项内容的学习方能达到)(3)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2 .基本性原则;3 .价值性原则(1)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事物或现象;(2)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问关系和联系;(3)能够让幼儿“研究”,并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挑战幼儿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4 .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
9、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5 .兴趣性原则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贯彻兴趣性原则的途径:(1).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2).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6 .直接经验性原则;7 .兼顾“均衡”与“优先原则。A课程内容的均衡指的是构成课程内容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B均衡不等于平均。均衡必须同时注意“优先”。C优先是指课程设计者对某些内容和活动价值比较,决定是否纳入课程极其比重和先后顺序(四)目标流失问题一部分目标流失了,设计者要选择形成学习经验,构建使儿童获得这些经验的课程情景和
10、课程活动是防止目标流失的关键。(五)课程内容超载问题1.容量大2.难度大需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一)定义: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活动有序化、结构化、兴趣化,以产生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二)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形态1.观念形态的课程组织要有课程指南、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活动设计等课程设计方案8 .实践形态课程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将课程方案转化为生动的课程实践过程(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1 .伦理组织法(有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知识和严密的思维训练;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2 .心理组织法(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个别差异,调动学习
11、者积极性、主动性;但难以形成系统的经验)(四)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1.顺序性(学习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2 .连续性(后继学习内容建立在先前学习内容之上)3 .整合性(加强内容之间、内容与学习者经验之间、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五)幼儿园教育的途径:1.教学活动;2.游戏;3.日常生活和常规活动;4.学习环境;5.家园合作。狭义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按照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一种教育途径。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势1 .集体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六)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 .生活化原则(寓
12、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考虑目标实现的适宜方式,课程安排安排符合幼儿需要3 .主体性原则(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七)幼儿园课程计划包括的内容。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一日生活的安排;学习环境的提供;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八)课程计划可依据课程目标的层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学年计划;2.学期计划;3月(周)计划;4.日计划。(九)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应注意的问题:2 .时间不宜划分过细、过碎,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3 .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活动。4 .一日生活安排要相对稳定并让幼儿了解,以有利于形成时间观念、秩序感和
13、计划性。5 .每一环节结束前要有明确的信号提示,让幼儿做好转换活动的准备。6 .一旦多数幼儿完成转换环节,就立即转入下一个活动,以免养成拖拉的习惯。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一、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一)一是直接教学(教师直接明确传递教学教育意图)直接教学的范围: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规范、行为规范、约定成熟的规则的教授社会知识、生活安全、卫生常识某些技能传授局限性: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对幼儿情感的发展、认知经验的获得、动作技能的形成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二)二是间接教学。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迂回的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局限性:儿童难以深入,所获经验比较零
14、碎、表面,学习效果难以保障(三)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的特点:支架式教学说明了教师与儿童之间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教学互动: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三、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时间问题(一)造成时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1.过分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2 .固定而不可改变的时间表;3 .时间分割的过于零碎,环节过多而不适当;4 .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配合得不好;5 .活动本身不适合幼儿;6 .儿童缺乏参与的机会,丧失积极性;7 .教师照顾过度而又忙不过来;8 .教育过程缺乏灵活性;9 .工作的计划性不够,准备工作未做好;10
15、.忽视必要的常规的四、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物质一空间问题。环境的创设要注意遵循如下原则:1.与课程目标一致;11 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12 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可以: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五、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问题(一)课堂文化: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教师是指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的教师。(二)教师创造一种理想的“课堂文化”。教师应视幼儿学习的主体,视学习为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样形成的课堂文化就是轻松愉快的、活泼的。(三)教师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效果的保障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区别:专业教师能利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其见解来作判断,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非专业教师面对问题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来决定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