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docx
《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本文选取内蒙.占中部、辽西和新疆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归纳考古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和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碳十四测年和DNA检测数据,以更为广阔的蒙古高原和欧亚草原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融和畜牧业起源,认为:从早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大型聚落,到采集和狩猎存在下的农业聚落的繁荣,再到农耕的衰退和畜牧业经济的最后形成,这一发展进程是生态环境变迁、文化适应和古代族群的迁徙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北方,泛指长城地带及其以北的狭长地区,自东向西包括辽西地区、内蒙古中部、河西走廊、新疆北部等地,也有学者从文化地理的角度称该地区为“农牧交错带”。这个区域中
2、部南临农耕发达的黄河流域,北倚牧场广袤的欧亚草原,是中原腹地与欧亚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农业与畜牧业交互作用的广阔地区。这里自然生态独特,生业经济多样,人文环境友杂,丰富的考古资料也都证实了农业和畜牧业在这里的起源和发展,从事农耕与畜牧的人群曾在此不断产生碰撞、交流与融合,因此,在研究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问题方面,这个区域的考古资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业和畜牧业均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生业形态,20世纪以来,针对中国北方地区生业形态的研究己有较多成果,许多学者更开始尝试从欧亚草原的大背景下进行对比研究,并多有论述发表。学界从日益丰富的考古资料中认识到,这个区域的人群自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便以采集
3、、农耕和狩猎互补的生业作为生存手段,最新的考古资料更是发现了距今8000年前后的带有农业因素的定居遗存,例如内蒙古化德裕民、四麻沟遗址和河北康保兴隆、尚义四台遗址的发掘和初步研究,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坝上地区就有了并非来自中原的、基本定居的、以从事采集、种植和狩猎生业经济的人群存在。考古资料的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中国北方进入了以农业为主,兼有狩猎和采集的生业形态,直到距今4000年前后,本地区开始出现带有畜牧业因索的遗存,并逐渐形成农牧混合经济,距今3000年左右,畜牧业逐渐在生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北方地区的生业形态的研究,应当置于整个欧亚草原的大背景之下进
4、行。杨建华指出:“欧亚草原西起多瑙河,东至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地区,它以乌拉尔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再加上南部的中亚地区,共分三个地区”,她认为,科林伦福儒教授将欧亚草原经济类型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即:全新世狩猎采集经济阶段农耕畜牧经济传播阶段畜牧农耕混合经济阶段一游牧经济阶段,”对照欧亚草原经济类型的发展阶段,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北方地区与中原农业文化区之间的差别,而且发现中国长城地带在先秦时期也走过了与欧亚草原大体相似的道路。此说很有见地。郑君雷也认为:“当前中国学者已经开始将中国游牧业起源的问题放在欧亚草原的大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并且注意借鉴西方学者在游牧业起源研究上的成果和
5、理论方法。”通过近几年对内蒙古中南部先秦时期生业形态的进一步研究,我们也将本地区生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划分为采猎并重一耕猎互补种养结合一农牧兼营一牧猎为主的五个发展阶段,试图从内蒙古中南部先秦时期的生业模式出发,探讨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的发展过程。本文所要探讨的“农牧交融和畜牧业起源”阶段,也可以看作是“农牧兼营”和向“牧猎为主”过渡的生业模式阶段,也就是前人研究中经常提到的农牧混合经济阶段,同样也正是畜牧业起源的阶段。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一阶段考古学材料的分析,厘清中国北方地区农牧交融生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而追溯畜牧业起源的动因和相对年代,揭示畜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并由此开启中国
6、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研究理论体系的模式建构。一“农牧交融考古遗存的发现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能够体现“农牧交融”生业形态的考古学遗存,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部、辽西和新疆北部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至3000年左右阶段,这几个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所体现的农牧业交融与发展的特征,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和一定的差异。1 .内蒙古中部地区在内蒙古中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由北上的后冈一期文化、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发展起来的仰韶晚期的庙子沟文化的大坝沟和庙子沟两处遗址中,在以农耕遗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出土的马、野驴、牛、黄羊、马鹿、狗、狐、貉、熊及水生的野生动物分别占到76.7%和66.7%,其余为能够判定家
7、养的猪和狗,说明当时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和少量家畜饲养的生业形态。龙山阶段永兴店文化的遗址中也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动物骨骼,其中可辨识的有部分作为卜骨的猪、牛、羊等动物的肩胛骨,因未作具体动物种属鉴定,因此,我们无法得知这些动物是否为驯化的家畜。但继承永兴店文化发展起来的朱开沟文化及其后续的西岔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家畜驯养和畜牧业逐渐形成的直接证据。地处内蒙古中南部黄河流域的朱开沟遗址是朱开沟文化中发掘最全面、遗存最丰富的遗址。田广金将朱开沟遗址分为连续发展的一至五期,整体年代跨度为距今41003300年,其中第一期属于龙山晚期,第二、三期属于夏阶段,第四、五期进入商代早期。从朱开沟遗址出土的以鬲、
8、邱I、三足瓮、高领罐和盆为主的稳定陶器组合,以及数量较多的生产工具反映的定居生活聚落来看,本遗址内的人群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从采集的大量可供鉴定种属的动物骨骼标本来看,居址中可以确定的猪、绵羊、牛和狗等家畜的比例居然达到88.53%,野生动物马鹿、狗、青羊、双峰驼等仍占11.46%。此外,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猪、羊等家畜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骨骼。这些数据表明这一时期的定居人群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活动的。我们通过对朱开沟遗址五期遗存出土的动物骨骼重新进行分期统计后发现,从第一期开始已经出现一定数量的猪、牛和羊,从第二期到第三期,猪和羊的数量都出现突增。若单从居址的分期来看动物骨骼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方 农牧 交融 畜牧业 起源 发展 进程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