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U月7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7月1日起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版);(U)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规范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农用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9年版);(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8)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9)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10)国家和重庆市其他相关规范和标准。1.3、工程基地现状条件1、用地范围项目区起于后溪河与大宁河交汇处的接官亭,沿后溪河朔流而
3、上至黄泥溪止,基本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东西总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100150米,分布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宁厂镇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地势陡峭;地形为山地;境内最高峰横槽一线位于大官山,海拔2610米:最低点位于后溪河边,海拔240米。3、交通古镇的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建有宁厂公路,沿后溪河北顺山势修建。在古镇东侧的201省道宽8米,沥青路面,南至巫溪,北达湖北、陕西等省,为巫溪县内的主要公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概况1.1、 工程概况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地处,项目区起于后溪河与大宁河交汇处的接官亭,沿后溪河朔流而上至黄泥溪止,基本呈东西
4、向带状分布,东西总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100150米,分布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和宁厂古镇概念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存在的问题,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大宁河宁厂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修复项目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内容如下:(1)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修复项目:盐矿区生态植被修复约0.5万平方米;宝源山水土流失治理约450亩;修复大宁河两岸(宁厂大桥至宁厂镇政府段)生态岸线约4公里,新建后溪河南岸(溪口至第一制盐车间遗址段)生态护岸约2.6公里;对宁厂镇沿河居民生活雨污合流、混流区域进行治理,建设城镇污水干管(D400、DN
5、600)共8公里:建设农田生态拦截沟1500米,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池12个,太阳能杀虫灯150盏:畜禽粪便治理(农户分散养殖)共45户;安装水环境自动监测设施设备1套。(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接管亭至三圣宫遗址段旅游公路1.2公里,女王寨至吴王庙码头旅游步道3.3公里,巫巴文化广场至宝源山顶登山步道4公里,新建人行桥2座(祈福盐池人行桥氏约65米,接管亭人行桥长约50米),宁厂大桥加固整治1座,新建生态停车场1945平方米(其中桥头停车场545平方米,文化广场停车场1400平方米),旅游厕所2座等。1.2、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发展实际相结合,合理有效地控制建设成本,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文化效益、生态环境效益。(5)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国际领先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地的条件,采取技术可靠、经济适用、效益良好的方案、设计和方法,使项目的开发有利于全面提升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2.2、 总体思路通过对大宁河入湖口片区生态环境现状、污染源的调查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
7、分析,针对盐矿废水、河道淤积、两污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养殖尾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本工程将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的系统治理思路,促进“山水岸”一体化,推动污水荒向绿水青山再向金山银山转化。2.3、 废弃盐矿生态修复工程本项目的建设,项目旨在发挥造林增汇效益的同时,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增加群众收入等多重效益,是一件造福于人民群众的事,是一件顺应民意的事。因此,能得到所在乡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4、 水环境治理工程污染底泥的环保清除应坚持局部重点区域重:点疏浚的思想;以污染底泥有效去除和水质改善为工程直接目的,以清淤后促进生态修复为间接目的。在设计清淤方案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产品 价值 实现 工程 建筑 方案设计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