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大学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揭示和防范风险、规范管理,促进完善学校治理,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等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办学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学校审计处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及下属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做出的监督、评价和建议。第四条在开
2、展内部控制审计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学校安排及本单位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情况,既可以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计,也可以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进行审计,既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实施,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和方法。第五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一)内部控制审计与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审计相结合;(二)内部控制审计与风险管理评价相结合;(三)内部控制审计与促进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相结合;(四)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和审计所需的证据选择不同的方法,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章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第六条学校所属各单位须建立、健全
3、内部控制,并确保其有效实施。第七条学校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合法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内部控制实施指南内部控制应用指南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全面性。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覆盖了学校及所属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三)重要性。内部控制的建立对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是否给予足够关注,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否重点关注了学校的各关键部门和岗位、重大政策落实、重点专项执行和高风险领域;(四)制衡性。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五)适应性
4、。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第八条学校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各项经济业务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否按规定运行;(二)各项经济业务控制是否得到持续、一致的执行;(三)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四)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第九条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对学校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审计。第十条学校层面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对学校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等方面的审计。第十一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对各业务层面管
5、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进行审计。重点审计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建设项目和合同业务等的内部控制情况。第三章学校层面内部控制审计第十二条控制环境审计强调对发展规划、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与人员、会计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等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学校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牵头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二)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相互分离;(三)“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执行情况;(四)是否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决策事项督办制
6、度;(五)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六)是否全面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实行归口管理,是否绘制业务流程图。第十三条风险评估审计强调对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否建立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是否能准确识别与判断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二)是否建立本单位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是否作为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的依据;(三)是否建立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第十四条控制活动审计强调对相关控制活动
7、的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包括对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内部控制关键业务或岗位的审计。第十五条信息与沟通审计强调对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的及时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否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编制财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二)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并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信息公开;(三)是否建立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反映各类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情况;(四)
8、是否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第十六条内部监督审计强调对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二)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否对监督检查中提出的相关改进建议和处理意见督促整改落实。第四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审计第十七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一)是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对各类经济活动实行预算管理;(二)预算编制是否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数据准确,预算调整程序是否规范;(三
9、)是否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有效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四)是否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五)是否建立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及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第十八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一)是否建立健全收入支出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二)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由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是否存在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的现象;(三)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有无坐收坐支、挪用、私分的现象;(四)各项支出是否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大额度支出是否经过集体讨
10、论决定;(五)是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各类票据的申领、使用、核销是否履行规定手续。第十九条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一)是否建立健全采购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二)是否对采购业务实行预算与计划管理;(三)达到学校采购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是否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并按照权限签订采购合同;(四)集中采购项目是否经过申请、审批、购置、验收等相关手续,并做好各业务环节记录;(五)是否建立预算编制、采购业务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六)是否对采购业务实施归口管理。第二十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一)是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11、,明确划分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二)是否对各类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三)是否建立资产台账,购入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是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四)各类资产的配置、使用、调剂、租借和处置等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执行;(五)是否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是否定期对账,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六)是否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投资论证和决策程序是否规范,投资收益管理是否及时、全面、准确,投资处置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报批;(七)是否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一)是否建立健全建设
12、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二)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决策过程及结果是否形成书面文件,是否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三)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是否按照学校采购相关管理规定确定,是否规范签订合同;(四)是否按照经审批的投资计划进行建设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如有投资概算调整,是否按照规定报经批准;(五)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工程管理;(六)建设项目竣工后,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按照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第二十二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一)是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
13、度,明确划分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二)对外签订合同是否经授权审批,是否存在未经授权擅自对外签订合同的现象;(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以及价款结算等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四)是否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包括合同的登记、保管、归档和统计等;(五)是否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六)合同纠纷、违约责任的处理是否按约定条款或依法进行,处理是否及时。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的组织与实施第二十三条内部控制审计由审计处归口管理。必要时,经校领导批准,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委托审计的组织协调工作和质量控
14、制工作由审计处负责。第二十四条审计处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确定内部控制审计项目,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报校领导批准后实施。第二十五条审计组按以下审计程序和方法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一)审计准备。审计组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或业务活动责任主体提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充分收集被审计单位或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相关资料,内控办予以配合;(二)编制方案。审计组结合所收集的内部控制资料及内部控制自查报告,确定审计的具体内容及重点,编制审计方案;(三)审计实施。审计组综合运用访谈、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实施审计,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建立和执
15、行的有效性;(四)缺陷认定。审计组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结合被审计单位或业务活动责任主体的自查情况,综合分析并提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意见。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审计组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五)做出评价。对被审计单位或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六)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标、依据、范围、程序与方法、审计结论、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意见,以及改进内部控制和加强风险管控的建议等。第二十六条审计组按规定程序实施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后,须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自接到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日内,将书面意见反馈审计组,逾期即视为无异议。审计组应对提出的书面意见进行核实,对审计报告作出必要的修改后,由审计处审定按规定签发。第二十七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相关单位应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汇总整改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向审计处提交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其中,涉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由内控办协同各被审计单位或业务活动责任主体认真进行整改,内控办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学校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审计结果公开及整改落实具体按照xxxx大学审计结果运用实施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