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事故案例收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事故案例收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索引一、完整版事故案例1固定式高压氢气瓶爆炸事故1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氢气燃爆事故4二甲苯中毒事故6喷涂车间火灾爆炸事故7换热器超压爆炸事故9BP某某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10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H石油化工装置检修过程中硫化亚铁自燃事故14固定式高压氢气瓶爆炸事故15变压吸附装置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6加氢装置氢气压缩机爆炸事故17氮气管线爆裂事故20氮气窒息死亡事故22二、包含事故经过简述及事故原因分析25高炉炉顶爆炸事故25转炉爆炸事故26炼钢车间转炉钢水外泄爆炸事故27空分装置冷箱内爆炸事故29氧气厂制氧机主冷微爆事故30天然气调压站输气管道爆炸事故31煤气柜爆炸事故32传动皮带伤人事故3
2、4卷烟厂高处坠落事故34化粪池清理硫化氢中毒事故35分储系统硫化亚铁自燃事故36三、仅包含事故经过简述37转炉混入易爆品爆炸事故37转炉钢渣飞溅烫伤事故37联苯醛喷溅中毒(刺激)事故37联苯酸泄漏中毒事故38一、完整版事故案例固定式高压氢气瓶爆炸事故1 .事故经过简述某厂芳煌分离装置开工前向氢气瓶群中的一个气瓶充装外购高纯度电解氢,充装结束后,对瓶口的法兰拆装“8”字形转换盲板时,发生瓶口着火引起单瓶粉碎性爆炸,造成了站毁人亡的特大事故。该贮气站共有氢气瓶12只和氮气瓶10只。站内有面积为10911?的充氢压缩机房及氢气压缩机两台,并有附属的充氢管系O爆炸由V204/4瓶引起并呈粉碎性破裂,紧
3、靠它的V204/8瓶被爆炸冲击波拔断M30的螺栓6只,整体飞出16m02 .事故原因分析(1)气瓶站是为装置开停工设置的,而设备、管系、阀门长年维修计划不落实,阀门内漏情况不清楚,在要使用时的气密检查又没有发现问题,使用中保留了泄漏的阀门。(2)充氢量没有检查、平衡、控制。现场已充完250瓶,按0.04m瓶计,已充IOm3的氢气;而V204/4的设计容积为4.3m3若稍加平衡,在事故前可发现充氢过程的不正常状况,事故有可能避免。(3)法兰拆装作业。工人在爆炸环境下用铁质搬手拆装,当有氢气泄漏时,铁质金属间的机械撞击、摩擦均可导致燃爆事故的发生。(4)瓶站中其它气瓶的估计从V204/4残片机械性
4、能分析,瓶体在瞬时高压的冲击下,壁厚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减薄,使材料的强度增加,塑性下降。此种状态的材料对氢脆特别敏感,易发生氢脆开裂。3 .事故预防措施(1)必须对氢气充装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存在缺陷的部件,及时更换。(2)对充装计量系统进行改造,使原有的人工控制,更改为带安全联锁的自动化控制,防止出现超量充装的问题。(3)加氢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杜绝再次发生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铁质扳手等不发火工具的情况。(4)对加氢站内储氢容器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其壁厚符合安全强度要求。对不适用于氢气长期贮存的设备材料进行更换,增加其防氢脆能力。(5)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强日常安全教育,
5、提高站内原有的安全意识。关键字:氢气爆炸石化气瓶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1 .事故经过简述1999年7月28日16时左右,某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行检修,合成反应器甲醇喷管坏,需进器内进行维修。7月29日上午8时左右,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人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人孔加水进行冲洗。下午17时左右,应公司安全处要求打开最上部人孔进行通风。17时15分左右,安全处有关人员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可燃气体不合格。此后,在17时15分19时45分左右的一段时间内,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19时45分左右经测定,氧气:21%;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百分比为:12%18%.安全人员认为合格,随后签发“
6、进罐入塔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时左右,检修公司2名架子工进入器内进行扎架子作业,该公司2名操作工及检修公司1名临时工在器外进行监护。由于不方便,2名架子工未戴呼吸器。大约13分钟后,塔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6名检修人员情急之下未戴呼吸器进塔救人,先后中毒,有7人勉强爬出。最后该公司经理及合成工段工段长戴上呼吸器将塔内4人救出,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大约20时40分左右。检修公司1名架子工和1名临时工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人员脱离危险O2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市政府、市劳动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先后赶到现场,并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连夜对现场进行保护取证。
7、经调查、取证分析,确认为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故原因如下:(1)设备未进行有效隔绝该反应器共有16条管线与之连通,物料分别有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甲酯等。操作人员只是关闭阀门而未加盲板,由于阀门不严,致使一氧化碳进入反应器。(2) 置换、处理措施不当该反应器未进行彻底置换,未打开所有人孔进行通风,或进行强制通风,用水冲洗只能将甲醇、甲脂等洗掉,而不能将一氧化碳洗去。(3) 分析方法不全面进罐入塔应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气含量,而安全处有关人员只分析了氧气含量,未分析有害气体浓度,动火标准不能作为进罐入塔的依据。(4) 操作人员违章作业作业人员不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救护人员不戴防护器具进塔救人,导
8、致事故扩大,监护人员监督不力等均属违章行为。(5) 故预防措施为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公司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1)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修规程、各种设备及管线的紧急抢修安全措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进行重新修订并完善补充。(2)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及各下属单位安全员立即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法规、现场急救常识、消防器材、防护器材的使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组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3)各下属单位立即开展安全自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公司领导亲自带队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拉式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消灭
9、违章违纪的现象。(4)公司安全部门立即对目前使用的安全作业票证进行研究、补充、修订,组织员工学习,并严格按票证作业程序要求办证。对公司所有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安全仪表、压力容器安全附件进行全面检查维修。(5)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氢气燃爆事故1 .事故经过简述2001年2月27日16时45分,某某省盐成市某化肥厂合成车间管道突然破裂,随即氢气大量泄漏。厂领导立即命令操作工关闭主阀、附阀,全厂紧急停车。大约5分钟后,正当大家在紧某讨论如何处理事故时,突然发生爆炸,在面积约千余平方米的爆炸中心区,合成车间近IOm高的厂房被炸成一片废墟,附近厂房数百扇窗户上的玻璃全部震碎,爆炸致使合成车间
10、内当场死亡3人,另有2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26人受伤。2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爆炸理论,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二是有能够点燃爆炸性混合气的点火源。据调查,事发之时合成车间没有现场动火等明火火源,那么,点火源从何而来,专家对氢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剖析:(1) 爆炸混合气体的形成。管道破裂后,氢气大量泄漏,立即形成易燃易爆混合气体,并迅速扩散。氢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是4%74.1%,当氢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会发生爆炸。(2) 点火源的产生。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一片废墟,点火源难以十分准确定位。根据事发之前现场和
11、事故本身情况分析,点火源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可能:氢气泄漏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高温物体表面;电气火花;人身静电火花。1)静电火花氢气大量泄漏产生静电火花当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大小不同,在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使其中一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物体获得电子带负电荷。如果产生的静电荷不能及时导入大地或静电荷泄漏的速度远小于静电荷产生的速度,就会产生静电的积聚。氢气不易导电,能保持相当大的电量。(八)氢气在管线中流动时产生静电荷。当氢气在管线中流动时会形成气体与固体接触分离的条件,这种现象的连续发生,就会产生静电。如果氢气管道没有接地或接地不良,就会积聚一定量的静
12、电荷。(b)氢气泄漏时产生大量静电荷。当氢气从管道大量泄漏喷出时,氢气和管道破裂部位急剧摩擦,迅速接触与分离的过程,产生高静电压。接触时,在接触面形成偶电子层;分离时,偶电子层的一层电子被带走,另一层电荷留在喷口处。如果管道喷口处接地不良,就会使喷泄的氢气和喷口处分别带上大量不同符号的静电。当静电荷积聚到一定量时,就会击穿空气介质对接地体放电,产生静电火花。2)高温物体表面氢气的引燃温度是560,氢泄漏时遇到设备管道等560C以上的物体外表面就会燃爆。虽然高温设备管道都进行了防腐保温处理,阀门外露部分和其他保温残缺之处还是存在的。3)电气火花在可燃气体中,氢气的点火能量是最低的,只有0.019
13、mJ(这个能量相当于一枚订书钉从Im高处自由落下时的能量)。电线绝缘不良、接头不实、不防爆电气开关和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均能引爆氢气。4)人身静电据实测,人在脱毛衣时可产生2800V的静电压,脱混纺衣服时可产生5000V静电压;当一个人穿着绝缘胶鞋在环境湿度低于70%的情况下,走在橡胶地毯、塑料地板、树脂砖或大理石等高电阻的地板上时,人体静电压高达515kV。尼龙衣服从毛衣外面脱下时,人体可带IOkV以上的静电,穿尼龙羊毛混纺服再坐到人造革面的椅子上,当站起时人体就会产生近万伏的电压。穿脱化纤服装时所产生的静电放电能量也很可观,足以点燃空气中的氢气。当人体对地静电压为2kV时,设人体对地电容为
14、200pF,则人体静电放电时所产生的能量为:E=(1/2)CU2=0.4mJ,这比氢气的最小点火能量0.019mJ高出很多倍,这个能量足以引爆氢气(人能感觉到的最小火花能量约为ImJ)。(3) 火灾的形成氢气点火能量仅需0.019mJ0氢气和空气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遇静电火花、电气火花或500以上的热物体等点火源,就会发生燃烧爆炸;如果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达到18.3%59%,就会发生爆轰现象。发生爆轰时,高速燃烧反应的冲击波,在极短时间内引起的压力极高,这个压力几乎等于正常爆炸产生最大压力的20倍,对建筑物能在同一初始条件下瞬间毁灭性摧毁,具有特别大的破坏力。3 .事故预防措施(1) 加强相关安全技
15、术知识的培训I,提高职工对临氢设备危险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1985及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2*和相关石化设计标准。(2) 切实加强临氢系统的设备管理,对临氢部位的氢腐蚀、氢脆等情况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系统检漏,并利用设备周期大检修之际彻底检修。(3) 临氢设备防爆区之内严禁明火。进入该区域人员应穿防静电服或纯棉工作服;在该区域内严禁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防爆区内电气设施包括照明灯具、开关应为防爆型,电线绝缘良好、接头牢靠;防爆区内严禁存在暴露的热物体。(4) 临氢设备管道应装设专用静电接地线,氢管道泄漏时,严禁使用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如胶皮包裹堵漏。二甲苯中毒事故1 .事故经过简述1984年7月11B,某市印花品厂印花车间操作工华某和陆某,在生产时一不小心,将装有近40公斤的二甲苯桶倾翻在两条30米长的橡胶台板上,由于当时车间气温较高,加之二甲苯污染面积较大,二甲苯气体向空间大量蒸发,此时他们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关闭了车间内送风设施,在事故整个处理过程中,他们未佩带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很快两名工人感到恶心、头晕、胸闷,并出现了酒醉样精神症状,被送到医院急诊,诊断为二甲苯中毒。2 .事故原因分析这次事故是由于操作工偶然失误,打翻了二甲苯,但职工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