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易错选择题专练50题)专题01 中国古代史(解析版).docx
《(消灭易错选择题专练50题)专题01 中国古代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灭易错选择题专练50题)专题01 中国古代史(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题Ol中国古代史消灭易错专练50题选择题涉及考点易错点Oi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易借点0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易错点03中国古代思想与传统文化易借点04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易错点05中国古代军事战役易错点06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易错点07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交融易借点。8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选择题1.从图1到图2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图1图2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从郡县制向行省制演变B.自秦朝开始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古代中国历代王朝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D.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从分封制到郡
2、县制,可得出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D项正确;行省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自秦朝开始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古代中国历代王朝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礼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兵郃户郃更部刑部工部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明朝中央机构史部A.君权的不断强化B.中央集权的趋势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封建体制的不断完善【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各司其职,明朝时期加强了君主专制,废除丞相,由皇
3、帝统领六部,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大臣跪受笔录,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唐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正确;B、C、D在图片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3.下图是某同学整理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卡尺。其变化的特点说明中国古代()A.C.B.地方权力不断增大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地方分离运动不断加剧B.郡县、纣C.奴隶、纣D.禅让、启【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郡县制”设转运使”“行省制度地方设三司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汉到明朝的措施都是中央加强对地
4、方的控制的措施,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表现,A项正确;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排除B项;君主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地方权力愈发集中于中央,排除D项。故选A项。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观察下图,和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奴隶、桀【答案】D【详解】传说,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我们把这项制度叫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君主。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5 .某学者对中国古代两种政
5、治制度的特点进行比较,根据图示中有关文字,你认,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王权_供奉天子一一个天下一个Sl东中央集权分级管理A.分封制和城邦制B.科举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君主制和郡县制【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可知,左图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周天子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一个天子,个国家,中央集权”等信息可知,右图体现了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建立了天下“独主”的地位,因此材料图片分别体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C项正确;城邦制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特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城邦特点,A项错误;科举制是
6、隋唐时期创立的选自制,以考试为主要标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举制,B项错误;左图体现了分封制,而不是君主制,D项错误。6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农业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为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该农业生产工具为()【详解】根据题干“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为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简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库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C项正确;楼车是播种工具楼车,排除A项;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耕地农具,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拔秧和插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7 .下面两幅图是中
7、国古代两大水利工程。关于这两大水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防洪灌溉而修建的水利工程8 .都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C.修建都加重人民负担,政权短命而亡D.都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它们是中国古代两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B项正确;隋朝大运河不是为了防洪灌溉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都江堰没加重人民负担,排除C项;都江堰没有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8.卜.面是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一组材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湖南长沙出土春秋时期铁锄A.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C.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坪田(五代出现)牛转翻车(唐或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灭易错选择题专练50题专题01 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消灭 选择题 50 专题 01 中国 古代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