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二四年五月目录2住区设计61.1 1注全整体布局61.2 优化交通组织71.3 丰富配套设施81.4 美化公共环境93建筑品质103.1 完善户型设计K)3.2 改善室内环境113.3 提升结构设计133.4 优化地下空间M4运维管理144.1规范产品使用手册144.2 加强维护管理154.3 强化安防、卫生151总则1.0.1为贯彻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理念,促进我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指导、引领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居住环境,制订本指引。1.0.2本指引适用于经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认定的江西省商品住宅
2、品质提升项目。1.0.3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项目除应符合本指引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4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项目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组织施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技术,经过认证的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50乐不得使用低品质涂料和面碗等材料。1.0.5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项目应综合布置市政基础设施,满足节能减排、智急运维等高品质要求,统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1.0.6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项目应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技术要求。2住区设计21注重整体布局(住区风貌)2.1.1遵守上位规划,尊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格局,
3、突出地域气候文化特征和自然景观风貌,因地制宜开展住区设计。2.1.2加强城市设计,建筑布局合理、体量高度错落,处理好建筑高度与天际线、空间视廊关系,避免影响城市风貌。2.1.3注意商业街道、生活服务的建筑物形态,合理控制沿街建筑长度与高度,避免影响城市界面。2.1.4住区整体形象与周边环境应协调适应,注重:立面色彩与材质的运用,提升建筑外立面品质。充分考虑第五立面设计。(住区布局)2.1.5建筑布局倡导集约化布局理念,充分融合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合理布局组团空间和集中绿地,营造疏密有致空间形态与空间层次。优化建筑朝向,避免大面积采用行列式布局。2.1.6充分利用场地内外的自然景观资源,合理布局住
4、区空间和竖向关系,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推动住区内外部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营造开放住区。2.1.7住宅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4m,以小高层和多层住宅为主。2.1.8住区建筑合理退让周边道路和用地,鼓励结合住区出入口设置疏散、应急广场。2.2优化交通组织(内部流线)1.1.1 1住区内部交通进行“人、车、非机动车”分流设计,合理规划地上、地下交通流线,避免人、车流线交叉冲突。1.1.2 构建绿色出行系统,住区人行系统应与街区、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公共交通站点等慢行系统顺畅衔接。1.1.3 合理设计出租、搬家、急救、快递、垃圾清运等不同功能车辆动线,其中搬家、急救等功能车辆动线结合消防道路统一设计
5、,可到达每栋建筑出入口。(地上交通)1.1.4 地上交通流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住区出入口数量设置合理,位置主次得当,并结合住区布局、城市配套、交通站点等要素综合考虑,与城市交通系统无障碍衔接。主要出入口宜预留进深不小于10m,面积不小于200门的缓冲空间,设计落客区、快递车位、搬家车位、智能快递存放等功能。2地上交通应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住区内所有道路应具备良好的夜间照明,主要道路(含风雨连麻)应进行适老化、适幼化、无障碍设计。3住区内部充分考虑居民口常出行流线和活动范围,在主要步行动线上设置风雨连廊及座椅等设施。(地下交通)1.1.5 地下交通流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库出入口和入口坡道应
6、结合住区出入口就近设置,机动车不应进入小区地面。2 .机动车交通流线宜结合组团相对集中布置,减少对景观及人行流线不利影响。3 .同一项目的商业和住宅的机动停车位和非机动停车位应分开设置,交通流线不得交叉。2.3 丰富配套设施(生活设施)2.3.1 应结合城市配套及住区规模,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要求,在住区主出入口或主轴位置适当集中布置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便利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预留配套服务设施弹性空间,鼓励额外增补居民切实需要的其他配套服务设施。2.3.2 住区应设有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医疗服务场所,宜设置图书室、健身房、便民小超市等服务设施。2.3.3 住区应设有居民交流、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配
7、置老人、儿童的室内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所应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区域,同时考虑引导夏季自然风和阻挡冬季寒风:老人、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醒目标识和紧急求助呼叫无死角监控、设备,采用防滑、防跌落、防冲撞、安全环保的铺装材料。2.3.4 住区应在主要出行流线及老人、儿童活动场所附近配建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应以附属式公共厕所为主,独立式公共厕所为辅。2.3.5 鼓励设置住区食堂。按照食品安全相关规定,集中就餐区域面积不小于20Ol1,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住区食堂具备制餐和配餐功能的,厨房区域和食品库房面积之和不小于3011具备配餐功能的,应满足半成品加工需要。(市政设施)2.3.6 住区应合理布置变配电室、
8、垃圾转运站、公厕、换热站等设施,避免对周边建筑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条件允许下变配电箱等应设置于地下室。2.3.7 风井、管网柜、井盖等设施应以隐蔽化、小型化、景观化为原则布置。其中,室外检查井应结合免观绿化合理布置,不应布置在人行和车行主流线上,井盖应有防盗、防坠落、防噪措施。2.3.8 住区应实行垃圾分类,合理设置多处垃圾分类收集点,独立设置智能回收柜、维修装修坨圾临时堆放点。坨圾分类收集点应方便垃圾清运车到达作业;垃圾箱宜避开人流汇集区域,与建筑保持3m以上的卫生距离,并予以适当遮挡。结合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洗手台。(公共空间设施利用)2.3.9 3.9住宅楼首层应设置面积不小于15nV的单
9、元入户大堂等公共空间,且与邮政信报箱、外卖柜、快递柜等便民设施结合设置。鼓励配置“无接触式配送”接收设施。2.3.10 10充分利用连廊、架空层、上人屋面等公共空间设置公共的步行通道、活动场所、开放空间,在满足消防安全、作为非盈利性公共设施的前提下可适度进行封闭或半封闭,满足全天候的公共使用需求。架空层层高不应小于390m,且净高不应小于3.30m(其他设施)2.3.11 3.12住区内应组团式集中布置非机动车停车库(棚),鼓励设计独立分隔的地下或半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使用防噪声材料,配备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的充电设施和必要的消防器材。2.3.12 3.13住区应采用环保型弹性减振材料建设健身
10、步道,宽度不小于1.25m,连续长度不小于200m。2.3.13 14住区内应设置宠物活动路线,引导宠物和主人沿着既定路线在特定区域内活动;合理设置取水点、宠物便溺处等宠物服务设施。2.4 美化公共环境2.4.1 1秉承应绿尽绿原则,鼓励采用屋顶绿化、垂宜绿化等多种绿化形式,实现多层次立体绿化景观效果。2.4.2 提升住区绿化品质,注重植物高低搭配、色彩搭配、四季搭配。适当种植观赏型乔木、果树和有色叶树种,不得种植带刺和异味植物,合理倘局芳香类驱蚊虫植物,搭配种植乔、灌、草及花卉,形成层次多样的植物群落。鼓励设置植物标识牌,开展植物科普教育。2.4.3 苗木搭配应避免影响低层住户采光,保证住户
11、景观视野的通透性。2.4.4 采取绿化等措施降低住区热岛强度。住区内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步道、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采用乔木、花架等遮荫措施的面积比例应达到30%以上;路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或设有遮荫面积较大的行道树的路段长度应达到70%以上;屋顶绿化面积、太阳能板水平投影面积以及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屋面面积合计达到75%以上。2.4.5 4.5住区紧邻高速公路、城市高架或主干道路等沿线时,应采用绿植防护、设置隔声屏障等降噪措施。住区内部应采用稳静化交通措施。2.4.6 建筑立面材料应与建筑形态、周边环境协调,并采用具有天然质感和耐脏、耐老化、易清洗的高品质材料。裸露的各类
12、管线应隐蔽处理。2.4.7 住区围墙设计应简洁美观,融合周围景观环境,并能体现住区品质及特色。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美化设计。2.4.8 空调室外机位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且便于空调安装维修。3居住建筑品项31完善户型设计(户型功能)3.1.1户内空间方正,功能完善,户内面积与功能空间的数量、面积、高度配置合理,注重动静分区、干部分离、洁污分区,至少有一间使用面积大于1511r的卧室或至少有两间使用面积大于1311V的卧室。户内应至少设置2个卫生间,鼓励增加户内储藏空间、多功能弹性空间。3.1.2户型面宽、进深与朝向设计合理。除应满足国家、地方规范口照要求外,口照标准应在满
13、足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的基础上提高1小时,保障户内日照采光充足,通风良好。3.1.3户内应进行无障碍和适老化专项设计。充分考虑户内无障碍通行要求,至少一个卫生间应达到无障碍设计要求,卫生间地面、厨房和兼具洗衣功能阳台地面应选择防滑安全程度为中高级以上的铺设材料。宜根据老年人不同程度行为能力,对其他室内墙体构造加设适老设施功能。3.1.4住宅净高不应小于3.IOme3.1.5户型入口处应设置玄关,玄关空间宜满足收纳储藏、消杀、次净衣区等功能。3.1.6鼓励户型产品设计创新。充分考虑地域气候特点和居住体验感,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中立体空间,探索底层(含地下室)庭院式、屋顶带露台花
14、园、立体空中花园以及合院等户型产品。3.1.7户内应设置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智能访客(人行、车行)、智能照明、电动窗帘、水浸报警、入侵报警、烟雾报警和老人健康监测功能,并预留必要的管线扩展联通需要。(阳台)3.1.8分别配置生活阳台和休闲阳台。其中,生活阳台进深宜大于1.50m,并预留晾晒空间:休闲阳台进深宜大于2.40m,且不布置生活用水器具。各类阳台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得大于住宅建筑面积(含阳台水平投影面积)的20%。宜考虑户型私密性,在窗台、阳台处做外挑线条处理。3.1.9住宅应结合建筑立面设计、使用高性能门窗材料,统一建设封闭阳台,封闭阳台外不得设置晾晒设施。3.1.10设备平台宽度不应小
15、于1400mm、深度不应小于600mm,前方空间不应小于2m。(入户区域)3.1.11单元入户门厅内应设置单独回路的紧急救护插座,并设置醒目标识。入户门厅或电梯厅应设置信息发你电子屏:入户门厅、走道、电梯厅等公共空间应满足担架梯进出及无障碍设计要求;公共区域宜采用耐久、美观的装修材料。3.1.12入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住宅建筑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住宅电梯应设置智能监测设备,防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轿厢内应安装空调。3.1.13户门外走道地面装饰面顶至户门底槛顶部的垂直距离、户内玄关处地面装饰面顶至户口底槛顶部的垂直距离均不应超过35mm。3.2改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1.1.1 1室内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臭氧等污染物浓度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规定限值的20%o1.1.2 户内主要功能房间应采用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新风系统或在空调系统内部设置净化装置、模块,提升室内空气质量。1.1.3 房房应设置机械排油烟竖井,竖井应具有防水、防倒灌及均匀排风的功能,并采取防止支管回流和竖井渗漏的措施:竖井顶部应设置防止室外风倒灌的措施。(环境监测)1.1.4 设置且有参数越限报警、事故报警及记录功能的PVl0、PM2.5、C02浓度等空气质量监测、温湖度监测系统。1.1.5 设置满足就地报警的住宅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