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和窒息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毒和窒息应急预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毒和窒息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1)爆破后通风散烟不彻底,作业人员提前进入作业面;2)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有毒气体大量涌出;3)人工挖孔桩等有限空间施工时,由于空气流动性差,导致氧气含量不足引起的窒息。4 )氨泄漏导致的中毒。5 )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和窒息。2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是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2)统一指挥原则: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3)安全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安全,严
2、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参见总体应急预案3.2 指挥机构及职责参见总体应急预案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1)普及急救互救训练,添置有效防护面具,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测,防止泄露。2)具有窒息性中毒可能的环境要保证足够的通风,悬挂警示标志,必要时装置自动报警设备。3)制定和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4)进入限制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旅行审批手续后方能作业。5)进入高浓度或通风不良的窒息环境作业或抢救前,应进行有效通风换气,戴防护面积,并有人监护。4.2预警行动在具有窒息性中毒可能的环境中作业时,应有监控人员现场监控,对不适合作业的环境应在明显部
3、位设置警示标志。对突发性中毒事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周边施工人员发出信息,紧急撤离。通知带班人员,并加强通风,同时通知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5、信息报告程序1)报警系统及程序参见总体应急预案,必要时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机构寻求支援。2)现场报警方式报警主要采取移动电话、对讲机、口头等方式报警。当事人或知情人应首先向现场负责人报警,同时向周边人员呼喊,请求支援;现场负责人接到报警必须组织人员开展施救工作。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各班组、施工作业队、工区、项目部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局等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定期在本单位内部发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参建人员。3 )通讯、联络方式为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各
4、单位、部门等负责人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随时接收应急救援报告和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电话、对讲机、网络进行联络;有条件的单位至少安排一部值班应急车,在电话、对讲机、网络中断的情况下,利用车辆进行内外、上下联络,确保信息畅通。4 )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为了救援单位及人员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开展救援,报警内容必须简练、准确。5 )向外求援方式在内部救援能力不足时,主要向邻近请求协调其他单位救援。必要时,向社会救援组织发出应急救援信息等。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1)事故分级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进行事故分级,并分为三级应急响应。2)响应分级(I)I级应急响应发生I级、II级事故时,
5、由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2)11级应急响应发生In级事故时,由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处理。(3)HI级应急响应发生IV级事故时,发生单位(部门)启动本单位(部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处置。6.2响应程序1) I级响应程序当事故达到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如下内容响应:a、事故单位立即上报公司,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组成事故救援领导小组,就有关应急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b、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及时向四
6、川省安监局、股份公司等上级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并及时续报事故发展态势。2)II级应急响应当达到11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a、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各救援小组成员到位,先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b、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到位,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性意见。c、应急指挥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报告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3)11I级应急响应当事故达到In级应急响应标准时,事故发生单位(部门)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a、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应急指挥机构报告,
7、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该机构成员必须立即到位。b、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研究制定决策救援方案,统一指挥和调配本单位(部门)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必要时请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门采取应急行动,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c、应急办公室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应急办公室立即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报告事故情况,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到位,并按照应急指令下达程序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意见;应急办公室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6.3处置措施1)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及缺氧事故的受害人员,在能够或勉强自理的情况下,要立即选择正确的避灾路线,迎
8、着新鲜风流的来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或井口。2)应急救援抢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应马上进行空气成分监测;如果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太高,要马上进行局部强力通风,条件许可时也可打开氧气瓶输送氧气;如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已降到允许浓度时,可立即进行抢救,并对中毒或窒息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3)应急救援指挥组成员、应急救援抢救组的成员、医务人员要根据中毒特征迅速判定中毒根源,采取相应的急救方法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用担架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送医院治疗。4)一旦发生特大中毒窒息事故,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时,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或外部救援寻求支援。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各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救
9、援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内部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在应急状态下,服从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的统一指挥、调配。管理责任人经常进行检查,保证设备、设施完好有效,数量合理。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总则1.危险性分析物体打击是施工作业时常见事故,特别在作业人员、施工起重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由于交叉作业、起重设备吊装、防护不严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不好等原因,物体打击事故是工程施工项目的又一大危险因素,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施工现场范围内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现场处置工作。二.事件特征1.事故类型依据物体打击事故
10、对人体伤害的方式,物体打击事故类型大体有:在高空作业中,物体坠落伤人;人为抛掷杂物伤人;起重吊装、起重设备装拆、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施工机具作业时引发物体飞出伤人、车辆运行过程中物体撒落伤人等。2、危害程度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几率较大,发生物体打击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施工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帽;(2)高处作业人员未使用工具袋,乱扔乱抛物料(工具);(3)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或防护不可靠,路基边坡危石清理不彻底;(4)架体未按设计方案搭设;(5)物料堆放超过规定高度;(6)交叉作业没有有效防护等。三、应急组织及职责现场指挥:由项目经理或者值班执行经理
11、担任;负责现场指挥及事故升级预警上报工作。抢险组员:最初发现物体打击受伤人员的员工;负责现场的急救工作。支援组员:当班其他员工;负责对外报警和汇报领导。四、应急处置程序任何人发现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立即向运行人员报警,运行当班项目经理接到报警,立即汇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和应急综合部,并组织人员到现场根据实际情况作救援处置。待公司急应救援指挥人员赶到现场后,应向急应救援指挥人员说明情况并按指挥人员的命令执行。1.事故升级及预警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启动公司级应急综合预案。(1)当有人员受到打击重伤晕迷、停止呼吸或心跳停止时;(2)当有多人受到轻伤或伤情不明确、不断恶化时;(3)应急现场总指挥
12、觉得应提前预警的其它情况。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为保障伤员的生命,减轻伤员的痛苦,现场人员在拨打报警电话后可以进行现场施救;(2)受伤人员伤势较轻,创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棉布覆盖;(3)对有骨折或出血的受伤人员,做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应以不压迫创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4)对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人工呼吸,胸部外伤者不能用胸外心脏按压术;(5)若受伤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无明显呼吸起伏,应立即给其作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416次;如脉搏微弱,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心脏按摩,在心脏部位不断按压、松开,频率为60次每分钟,帮助窒息者恢复心脏跳
13、动;(6)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7)抢救受伤较重的伤员,在抢救的同时,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由医务人员救治伤员;(8)如无能力救治,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9)肢体骨折尽快固定伤肢,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没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伤者侧肢体,躯干与伤肢绑在一起,再送往医院。3、事件报告流程(1)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伤亡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报警。(2)当班项目经理接到报警立即汇报应急总指挥或应急综合部。(3)事故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4)人员受伤的程度,典型症状等,受困人情况、人数等;(5)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它应对措施;(6)现场救治所需的专业人员及设备;(7)报警单位、联系人员及通讯方式。五注意事项1.若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在生产或施工现场,进入现场的施救人员必须戴安全帽;2、现场施救时要将伤员移至安全的地方;3、现场施救要正确及时,严防造成伤员伤事扩大;4、联系医疗单位救治时必须以就近为原则;5、如伤者在不易救援的地方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之后才能接近进行救援,避免救援者发生事故;6、现场保卫组应保护好事故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破坏事故现场,以便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