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诗词写作课程与大学生古典审美素养的提升.docx
《高等教育论文:诗词写作课程与大学生古典审美素养的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论文:诗词写作课程与大学生古典审美素养的提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论文:诗词写作课程与大学生古典审美素养的提升摘要诗词写作课程是新形态写作课程的进阶模块,是写作课程体系与文学经典课程群之间的桥梁。这类课程应以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以诗社词社化的课堂构建为主要途径,以教师、助教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为特色手段,协同推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认,加强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格修养。关键词诗词写作;课程;审美素养近年来,新形态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与传统的大学写作课程不同,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作为跨学科融合的基础桥梁之一,新形态的写作课程在内部囊括了创意写作、说理性写作、逻辑性写作、文学写作、实用性写作等
2、诸多领域,在外部则与文学经典、艺术审美、思想史、科技史等学科的课程构成联动关系,呈现出交融性与针对性的结合、能力技巧与思维方式的并重等新的特征。作为悠久文化传统的承载体,旧体诗词是文学写作的重要类型。浙江大学写作中心开设的诗词写作通识课程,主要目的是指导大学生充分理解旧体诗词的形式,并培养诗词创作的基础能力,同时也和文学经典类通识课程相配合,共同致力于学生人格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一、诗词写作课程的定位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集中代表,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诗词的韵律和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数千年来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生的体验和对文字美感的探索。诗人们对时序物象的感受和审美通过诗词的反复书写
3、确立了下来,而寥寥数十字中传达和引发的情意,非一颗敏感的诗心和反复的锤炼而不能达。旧体诗词对美的塑造,很大程度上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渗透在我们的气质之中。顾随在驼庵诗话中提到:“人可以不作诗,但不可无诗心,此不仅与文学修养有关,与人格修养也有关系J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尤其是古典审美的教育,是高校通识课程的重要内容和使命之一。最早提出“通识教育”概念的帕卡德面对“大学生学习的课程是否需要一些共同部分(commonelements)”这一焦点问题时指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它是学
4、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充分肯定了“古典的”“文学的”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中国语境下,诗词写作成为通识教育理应涵括的部分。对于通识教育,梅贻琦认为:“今日而言学问,不能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分;日通识者,亦日学子对此三大部门,均有相当准备而已。分而言之,则对每门有充分之了解;合而言之,则于三者之间,能识其会通之所在J要达成会通之目的,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写作帮助学生梳理自己对不同学科的思考,又能发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黏合剂作用。浙江大学写作中心组建了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主要由各学科的专业教师组成,不仅有文学院的教师,还有社科及理工农
5、医各学院的教师。这种团队组成模式与传统的以写作教师为主不同,反映了写作能力培养的多面性,既重视逻辑化的学理性写作,又重视创意表达,以应对一流大学学生写作需求的多元性。传统的大学写作课程的定位是为学生提供基础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始创设以功能为导向的新的写作课程,有的定位于创意,有的定位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或许受限于师资,诗词写作课程的开设不是特别普遍。事实上,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恰恰需要一种非功能化的写作课,因为它的指向不只是写作技术和能力,也不是为了表现风花雪月,而是帮助学生通过古典化的形态去感受和体认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自信心。浙江大学的通识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6、,建设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在文学类课程范畴内,即已形成了文学经典课程群,包括“唐诗经典”“宋词经典”等国家一流课程。这些核心课程聚焦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欣赏、研究,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经典作家的了解,丰富对经典作品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诗词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与之形成协同关系,给予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平台。诗词写作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而是大学写作培养体系和文学经典课程群两者协同的关键节点,在加强各自体系聚合力的同时又沟通着两大课程群。这种交叉协同的机制是助推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二、诗词写作课程的开展模式诗词写作课程是浙江大学写作课程的进阶模块,共16个课时,采取小班教学的
7、模式,讲练结合,实现“课内+课外、教师团队+助教团队、精讲范文+学生互批”的新型实践性教学,以确保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练习。1 .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内外练习相结合,掌握诗词写作基础诗词写作的基础首先在于把握旧体诗词的基本形式规律,也包括诗法词法等创作观念方面的知识。这部分必须由教师在自己的丰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提炼,相对而言,对教师团队的要求是不低的。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既有专业的唐宋文学研究基础,又有长期的诗词创作体验,故往往能从学生的角度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学的针对性非常强。这方面的重心置于以下四个方面:(1)声韵。四声是汉语的
8、特色,也是使诗词听起来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窍门所在。字音辨析是诗词写作最基本的储备,但古诗词中的平上去入四声与现代普通话音调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中入声的辨别是这一部分的难点。教师需要讲解四声的概念和区分方式,演示入声的发音特点,并介绍常用韵书。针对南方方言中还保留着较多入声的现象,教师引导南方方言区的同学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言读出入声字,以加强对入声的感性体认。声律知识的巩固需要配合作业,课后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律诗标示出每个字的平仄。从学生提交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对部分易混淆的入声字仍无法熟练辨认,需要课外反复识记。(2)格律。诗词写作有着严谨的格律要求,教师需要以尽量简明扼要、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论文 诗词 写作 课程 大学生 古典 审美 素养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