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docx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茅、炕、旦、媚”等6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教学难点:4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教学过程一、了解延安,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5 .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预习收集到的关于“延安”的资料,初步了解“延安”。6 .小结: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我们了解到“延安”曾经长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所以被誉为革命圣地。7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
2、祁念曾。题目中的“追寻”是什么意思呢?预设:“追寻”是跟踪寻找的意思,作者要跟踪寻找的是延安。二、初读诗歌,梳理内容1 .指名读学习要求。2 .分节读诗句,了解押韵的特点。(1)请3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每人读2小节。(随机正音)(2)比较“琳琅满目”和“满目琳琅”,发现作者用“满目琳琅”的用意。3 .聚焦“追寻”,大概把握诗歌内容。(1)引导:通过朗读,我们可以发现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呢?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相关的语句,做做批注。(2)指名学生交流。预设1:在诗的第2节,作者写道“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锹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3、。”他在追寻沿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锁头和杨家岭讲话的会场。预设2:诗的最后一节,作者写“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他在追寻信念和理想,温暖和春光,光明和太阳。点拨:你们有没有发现最后一节诗和哪一节诗呼应呢?预设:诗的最后一节和第一节呼应。我发现在第一节诗中,作者就写到了“春光”“太阳”,还用了两个比喻。追问:你发现了,那就请你说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预设:作者把自己比作翩翩归来的燕子和茁壮成长的小树,燕子追寻春天,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3)小结: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追寻的心情是那样迫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安 追寻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