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docx
《“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孙绍振【摘要】“大单元/大概念”阅读之推广旨在锐意推动教学改革,以西方某一学派理论为大前提加以演绎,然而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当此国运百年转折之时,本文作理论上的争鸣,从而在实践的反馈中,批判教条主义,倡导结合中国之传统与现状,发扬百年教学之珍贵经验,建构中国话语、中国学派的阅读理论。【关键词】“大单元/大概念”阅读,实践真理论,具体分析,中国学派语文教学改革以来,观念和方法不断出新,近来学者提倡大单元/大概念阅读,旨在超越个案具体分析,以多文本的概括/综合为务。论者指出:大概念的“大”并非外延之广,而是指内涵价值上的统整性和解释力。“整体思维”与“
2、分析思维”“必须在大概念一一内容主题悖论统一的框架内整体把握;“大概念的界定是: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关联起来并产生意义的概括性知识、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其表现形式是表达概念性关系的句子,其应用价值是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1从表述来说,这种做法应该说是照应全面,这种理论是从北美文化强势国家引入的,有一定的学术基础。然而,不管理论表述如何全面,其正确与否都不能由理论本身来得到证明,实践才是检验其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
3、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的引进不是改革的终极,而是进入实践,经受检验的开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3异域教育理论能不能在中国获得生命,不是在引进之时,而是在与本土文化基因的Sfl酷中不断纠错、澄明的漫长过程中。对于异域教育理论,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引进,而是借助它来创造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关于这一点,似乎有必要重温五四先贤的初衷。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说过:“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
4、理国故,再造文明。”4同理,对于外来流派的引进是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在实践中激活传统,创造语文教育的中国流派。当然,理论并不完全消极、被动。没有理论作为向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但是,实践只是检验标准,并不是真理本身。实践必须以强大的主体性运用标准,发挥其伟大功能。第一,将狭隘性的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理念,指引实践,构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第二,对失误进行纠错,避免负反馈的恶性循环。由于人的心理和历史的局限,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正确、毫无缺失的理论。故理论比之实践免不了总是狭隘的、有限的,因而经受实践的检验,与实践发生矛盾甚至格格不入,将是必然的。为此,英国自然科学理论家波普尔提出接受理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5、阶段是接受其作为向导,第二阶段则是对其进行批判:如果我们借助于理论已经了解它们在何处使我们失望,那么我们就能试图用更好的理论代替它们。因此就可以出现一个科学的或批判的思维阶段,而这个思维阶段必然有一个非批判的阶段作为先导。5在有了“大概念/大单元”作为“非批判思维”的向导(先导)之后,批判性思维就应该对之突破、扬弃。但是,人们往往停留在第一阶段,迟迟不进入批判性思维。因为理论的权威性是长期积淀的,并不因在实践中有败绩而自行崩溃,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为人们所迷信,误导着实践;人们即使付出沉重的代价,也依然信奉它,继续付出代价。除社会政治、宗教原因以外,理论表面的自洽性掩盖着封闭性,因而批判性
6、思维在口头上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践中往往落空。人们只是注意到理论的宏观自洽,自圆其说,却忽略了其滔滔不绝的论述掩盖着思维规则(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背离。大概念的整体思维,从字面上看,力求将其与辩证思维结合,论者以“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认知大概念”为小标题,反复中说“大概念是一种指向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知识观”。把思维方法当“知识观”是不准确的,辩证思维不是一般的“知识观”,而是贯穿在一切思维过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并不属于具体知识,而是获取一切知识的方法,它涵盖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将它与“整体思维”并列,在逻辑上是不妥的。“大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具体说,就是思维的概括性与个案的分析
7、性的矛盾。这是一个有待结合中国传统思维深入分析的课题,而论者却借一位学者的话说:“中国传统思维与偏重分析的西方思维有所不同,其鲜明特征之一即是整体思维。张岱年指出,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整体观,认为世界就是一个整体,整体包括的各部分之间有密切联系,想了解各部分,必须了解整体。”这样的整体性只是各部分之间并列的联系,没有了对立面,直接违背了小标题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论点与论据不相符了。其实,论者论证中国传统思维的整体性仅仅以易传“观其会通”为例,在逻辑论证上明显是“孤证”。孔子语录变成超越时代的格言,其中大多蕴含着对立和统一。他总是从正面联系到反面,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8、则殆”忧”是远和近,其言而观其行”勇”是耻和勇,是学和思,“温故而知新”是故和新,“人无远虑,必有近“教学相长”是教和学,“过犹不及”是过度和不足,“听是言和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和人,“知耻近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是知己和知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义和利。总而言之,都是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老子的哲学更高度概括事物内在矛盾处于统一体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下相倾,不竭”,极泰来”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庄子的名言“一尺之梗,日取其半,万世更是强调分析不可穷尽。易经及其注释家的“乐极而否”“否依然活跃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概念 阅读 理论 方法 战略 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