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企业财务造假方法剖析与正确识别探讨.docx
《IPO企业财务造假方法剖析与正确识别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O企业财务造假方法剖析与正确识别探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保荐制实施以来,中国证监会先后对10家涉及财务造假的IPo企业及其保荐机构出具了行政处罚措施,反映了部分保荐机构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风险”等突出问题。在IPO企业造假手法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保荐业务风险日益提高,对保荐机构的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取了保荐制实施以来中国证监会公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的10家IPO企业作为分析对象,结合COSO发布的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1998-2007虚假财务报告中所列的常见财务造假手段,将这10家IPO企业涉及到的财务造假手法总结为虚增收入、虚增资产、虚减成本、费用和负债、通过关联方实现自有资金体外循环
2、、挪用资产等5大类型。IPO企业财务造假手法(一)样本来源、统计结果本次研究选取了保荐制实施以来(2004年至今)中国证监会公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的10家IPO企业作为分析对象,结合COSO发布的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1998-2007虚假财务报告中所列的常见财务造假手段,将这10家企业涉及到的财务造假手法分类统计。我们将10家IPo财务造假企业的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接受处罚的时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二)主要财务造假手法分析1.虚增收入(I)虚构客户案例1:主要是通过虚构自然人客户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在2009至2011年的前十大客户名单中,其自然人客户的
3、单一销售金额非常高,从数十万元至万元不等。其中,2010年和2011年,第一客户三年累计实现的销售金额高达万元。在招股说明书中,为一家名为“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从事茶粕、茶饼销售的企业的法人代表,但是通过多方查询,无法找到此人。案例2:2010年至2012年,通过虚构客户和虚构合同的手段虚增销售收入三年共计万余元,其中:2010年虚增元,2011年虚增元,2012年虚增元,分别占当年账面销售收入的10.22%、17.54%、16.43%。虚构客户包括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等74家公司客户,虚增销售收入万余元。(2)虚构合同案例1:主要通过所属的中佳分公司虚构销售合同、对方单位虚开验收单据或收货证
4、明、摊薄产品生产成本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万元,当年冲回虚做的销售收入3万元,实际虚增销售收入万元。案例2:主要以现有客户的名义虚构销售合同。监管机构在监管检查中发现,一家名为生态技术的公司,在销售合同中使用的公章与其年检资料中的公章不一致。经过询问,生态技术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不认识销售合同中的公司代表,也没有使用过合同中的公章。同样,虚构合同中的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的情况也都是如此。案例3:应县道路亮化照明工程项目等三个政府工程分别为最后一个报告期2011年19月的第一、第四和第五大收入项目,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项目。当地政府在对上述工程均未履行招投标程序的情况下就签订合同,这些合同从法律上来讲是无
5、效的,且上述工程在尚未完工验收的情况下,通过伪造工程结算书于2011年9月末确认了收入。除伪造工程结算书外,利用董事长控制的其他公司的银行账户,以自有资金制造虚假的资金流,伪造销售回款。在2011年1-9月财务报告中,虚增收入元,虚增成本元,虚增当期利润元,占当期利润总额53.18%。案例4:为配合虚构销售收入,伪造了相关采购和销售合同,虚构了300多个人账户作为供应商账户。首先通过自有资金汇入事先虚构的300多个个人账户作为采购款,然后从个人账户转入公司账户,形成虚构销售收入入账,通过“采购-销售”的循环,无限虚增销售收入。由于虚增的销售收入以现金销售的形式形成,而不是通过虚增应收账款来虚增
6、销售收入,使得审计过程难以发现收入虚增问题。同时,还通过私刻客户假公章、编制虚假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方式,使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并且很难通过书面资料判断收入的虚实。同时缴纳大量税负,以使虚增的销售额看上去没有破绽。案例5:2010年至2012年期间,通过虚构客户、虚构合同等手段虚增销售收入共计元,其中:2010年虚增元,2011年虚增元,2012年虚增元,分别占各年账面销售收入的10.22%、17.54%、16.43%。虚构合同具体包括:虚构与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客户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元;虚构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客户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元;虚构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
7、司等2家公司客户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元;虚构李等6个自然人客户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元。案例6:2010年度,虚构4份合同,虚增营业收入万元,其中包括虚构与当期第五大客户电网公司签订合同2份,金额分别为万元;虚构与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签订合同1份,金额为万元;虚构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同1份,金额为万元。在上述虚构的4份合同中,有3份合同收入确认时间发生在“三年一期”期末的2010年9月28日。2011年上半年,虚构6份合同,虚增营业收入万元,其中虚构与当期前十大客户签订合同4份,即:虚构与当期第二大客户省电力公司签订合同1份,金额为万元;虚构与当期第五大客户电网公司签订合同2份,金
8、额分别为万元;虚构与当期第六大客户省电力公司签订合同1份,金额为万元。在上述虚构的6份合同中,有4份合同收入确认时间发生在“三年一期”期末的2011年6月29日、30Ho(3)自我交易案例:造假模式是用公司的自有资金打到体外循环,同时虚构粮食收购和产品销售业务,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为完成资金体外循环,借用了一些农户的身份去开立银行账户,并由公司控制使用,有些个人银行账户甚至连农户本人都不知道。首先将其账户资金汇至其控制个人账户上去,同时在财务上虚假记录粮食收购的预付款,并相应的虚假记录粮食收购的入账,完成原材料采购的账务处理。之后再把这些实际控制的个人账户的钱,以不同客户回款的名义分笔转回到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PO 企业财务 造假 方法 剖析 正确 识别 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