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马克思哲学原理主义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冬马克思哲学原理主义大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
2、国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走向繁荣富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3、为什么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构建,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
3、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何谓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从客观存在着的“实事”中找到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把事物的客观之“理”转化为人的认识之“理”,即真理。5、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
4、高级的更替和发展。6、为什么说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7、为什么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a.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5、。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就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二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二、论述题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
6、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未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d.两边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方面,当事物的发展处在量变阶段时,要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为未来重大改变作准备;另一方面,当质变来临的时候,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使工作迈上新台阶。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
7、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此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表现在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更重要的一点,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8、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a.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以及符合的程度。可见,检验真理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只能是作为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社会实践。b.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实践能够把一定的认识、理论变成直接
9、的、实实在在的现实,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如果实践的结果与实践之前的认识相符合,那么之前的认识就得到了证实,成为真理性的认识。相反,则是谬误性的认识。实际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主要依据,也使实践成为最公正、最权威的“终极审判官”。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一般人强烈。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特别是无产阶级的领袖任务,所提出来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