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呼唤教育的创新.docx
《创新教育呼唤教育的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的创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呼唤教育的创新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然而,教育与创新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逆转的正相关,学会生存中就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养,而不当的地是可能构成对创新的打压与窒息。因此
2、,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必须从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做起。一、创新教育的任务及属性分析随着“培养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被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方面已付诸具体行动。如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造小组,设置创新活动日、活动周等等。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作为最具权威的指挥棒,更是直指“创新”题材。一是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作为阅读理解文本,二是作文题给了学生以充分想象和创造发挥的广阔空间。应当说,创新教育已经有了一些气氛。但是,“创新”对我国教育来说毕竟是新近确定的亲重点,是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它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思考和科学规划,首先应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的任务及其基本
3、属性,在此基础上确定实施策略,才能保证创新教育有效地施行,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和表面化。对基础教育来说,显而易见,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广泛的、深厚的基础。简言之,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是潜在能力的迸发,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创新人格,属动力系统,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等;二是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包括思维/一中国最强免费文秘网!/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4、,独创性等;三是创新技能,属工作系统,包括具备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具有获取和利用亲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和一般创造技法等。以上三要素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创新人格,其次是创新思维,最后才是创新技能。可见,如果把创新教育的任务作进一步分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其中以创新人格的培育最为重要。对创新教育作进一步分析,我们还能认识它的一些基本属性。一是普遍性,中小学的创新的教育要以培养和提高全体沉重的创新素质为任务,而不能仅仅定位在培养几个“小发明家”上,只有全民的创新素养得到普通提高,拨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才会有良好的气候土壤,才能有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二是综合性,创
5、新教育是创新性综合素质的教育,而经色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它涉及人格、智能、知识技能培养的诸多方面,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三是革命性,创新教育以培育创新素质为目标追求,相对传统教育以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具有革命性变化,它意味着教育价值的变化?由传承型转向开拓型,人才期望规格的变化?由守成型转向开拓型。由以上三个属性决定,实施创新教育不能只是方法招式的加减,而必须是教育目标价值、教育内容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改革。二、阻滞“创新”的现实教育表现分析说教育具有培育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是因为它在传递知识之时可能制造框框,在训练思维之时可能赶跑灵感,在注重体之时可能忽
6、略个性,在讲究规范之时可能夺抑自由双重力量经常相伴而生。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培育的正面力量,最大限度地扼制它的负面作用。学会生存当中明确提出教育在培育创新上的复杂任务?“保持一个人的首创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起初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这中间辩证关系的处理和“度”的把握,就是创新教育的最大学问。由于“双重力量”的客观存在,从培育创新的角度,教育是十分需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与调节的,可惜我们一直忽略了这一点,而在一味追求数量的扩张和狭隘意义上
7、的质量上升。如果冷静审视教育现实,进行“双重力量”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未得到应有重视,教育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整个教育模式大角度地向知识技能和应试能力倾斜,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构成对创新的阻滞和压抑。1、注入式。尽管对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反对不绝于耳,但注入式仍是现实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教育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最为普遍的课堂状态。注入式的特点是教:请记住我站域名师主宰,大量注入,学生被动地接受。注入式之所以能盛行,是由于它与“知识中心”的教育格局相吻合。长期不
8、懈地“填鸭”、灌注,对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是起作用的。但是,它对“创新”的阻滞非常明显。一是长期的被动状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性的弱化,严重影响创新人格的形成。二是一味的注入反复强化学生的吸纳接受能力,而创新所需的问题意识、控究能力却因没有开发训练而萎缩。2、教条式。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反对质疑。如在教材编写上一味追求体系完整,而对生活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却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公式和结论的巩固与应用,而对结论的产生过程则轻描淡写。理化生实验本来是结论的支撑,但对实验的重视远不能同重视解题同日而语。在问题解答上,多是要求背框框,答条条,恪守固定范式,谨遵标准答案,若有稍许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教育 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