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工科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探索.docx
《创新教育在工科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在工科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探索.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在工科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探索摘要培养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奠基工程。我们在长期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探索出一些培养理工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教学计划多样化创新改革;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构建工程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实践成才的舞台;毕业环节的创新改革。关键词本科教学;创新;教学改革;多样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80-02高校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如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四川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
2、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张君施老师在论文中提到,当今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现为: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2.思维相当敏捷,单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3.有创新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4.有创新的兴趣与激情,但缺乏毅力。因此,如何在本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探讨了、实践了一些针对于工科学生的创新教学改革方法。一、构建和实施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前一
3、个“3”是指“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类是面向全校学生的综合创新人才培养;一类是以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基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类是对一些有天赋、有潜质,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特殊专长的“双特生”人才培养。“2”是指“两阶段”培养:在课程前置的基础上,把本科阶段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前一年半到两年半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和提升;从大三开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规划选
4、择不同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真正享受个性化教育。后一个“3”是指“三大类课程体系”:在“个性化教育”阶段,把课程分为三大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任何一种课程体系进行学习:1.希望今后想从事学术研究,成为学者和科学家的学生,可以选择学术研究型课程体系,并通过提前进入教师课题组、进入实验室、进入科研团队,尽早参加科研训练,锻炼科研能力;2.今后希望尝试创新创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创新探索型课程体系,同时大胆地异想天开,在学校提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做一些创业尝试;3.而那些毕业以后想先就业的学生,就可以选择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重点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5、,提前进入实习单位、进入社会参加实践锻炼。这样,在个性化教育阶段为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真正让学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挖掘潜质、展示智慧、显露才华的空间和舞台。“X”是为落实本科“32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而推行的若干项支撑计划,包括:人才选拔模式创新及生源拓展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及“双特生”培养计划;专业优化整合与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公共课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计划;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个性化教育阶段三大类课程(学术研究型、创新探索型、实践应用型)体系建设计划;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计划;“四位一体”大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计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教育 工科 本科 教学改革 中的 应用 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