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教育管理新体制.docx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教育管理新体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教育管理新体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教育管理新体制摘要:从构建中高职衔接的高度上理解“3+4”这种模式的开创性意义,发挥学校优势,学校既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又要注意班级微观管理环节,在工作中始终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育人工作,进而开辟一条适合职校生的成才通道。关键词:创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长三角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职业结构也产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和
2、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在现有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专升本、专接本、专转本等中高职衔接模式基础上,依据常州市中、高职衔接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2年学校三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优势专业积极与常州工学院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相衔接,经联合申报省教育厅批准,实施分段培养高学历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这种衔接培养模式既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又遵循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和工艺设计能力培养,为常州市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进行有效的实践,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一、创
3、新形式以制度创新为前提,强化保障为基础,加强党建工作为依托,提高优秀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中职3年+本科4年”(以下简称“3+4”)的分段合作培养方式。学生通过中职三年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学习,成绩达到常州工学院的有关规定要求,即可直接升入本科段进行四年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以毕业生未来成为工作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和技师“双师型”复合型人才为发展目标,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对接技师职业资格(行业执业资格)标准,确立“按照总体设计和分段实施的基本原则,加大中职阶段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比重,加大本科阶段技能培训和实践环节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人才培养 新模式 创建 教育 管理 新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