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翻译: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作者简介: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重点赏析:全诗描绘出一
2、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只用了“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在写人物活动时,只用了“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却妙趣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全诗在语言上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自然平淡的语言美与清幽澄净的意境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实例赏析: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词语是:独坐、弹琴、长啸。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
3、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3、赏析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答: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
4、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主题思想:本诗写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
5、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之情的笛声,引起了思乡之情。重点赏析: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诗人闻笛的感受。第一句从笛声落笔,那未曾路面的吹笛人用笛声打动了深夜不眠之人,这就是“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借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散”字用得十分巧妙,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掠拨着像诗人一样深夜无眠的人的情思。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乡思,为全诗点睛之笔。同时,为结句蓄势。第四句,点明主旨,抒发思乡之情。实例赏析: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暗”主要是说笛声
6、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游子思乡之苦。2、“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答: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3、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
7、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铃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4、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
8、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5、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答: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6、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
9、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7、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翻译: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作者简介: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
10、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使者代平安口信以慰家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重点赏析:诗歌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感情,暗暗透出要捎家书的意思。“龙钟”“泪不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神态。第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诗人
11、本诗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踏上征程的,但此时他的心情却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亲人、故园思念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情感。实例赏析: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句好在哪里?答: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4、作者逢入京使为
12、什么要托他报平安?答: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作者简介:韩愈,字退
13、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主题思想: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写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重点赏析:这是一首写暮春景色的诗。诗人不抒晚春迟暮之感,而是摹花草绚烂之情状,展晚春繁盛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满眼芳菲、繁花似锦的景象。前两句从整体写花草树木在暮春争奇斗艳。“知春”“斗芳
14、菲”赋予花草树木以人的情态,它们以争奇斗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后两句具体些杨花、榆荚的惜春表现,运用拟人手法,说它们虽“无才思”,却也要尽自己的所能,用漫天飞舞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此诗融景与理于一体,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人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实例赏析:1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2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草木留春,万紫千红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
15、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运用拟人、比喻于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6、思想感情:珍惜时光。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简介: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崂,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主题思想:诗人登楼远眺,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时不我待、孤独悲凉的感情。重点赏析:本诗直抒胸臆,善用对比,意境深远。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