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11284-2023页岩油集输设计技术规范.docx
《NB_T11284-2023页岩油集输设计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_T11284-2023页岩油集输设计技术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ICS75-010CCSE11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112842023页岩油集输设计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haleoil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design2023-11-26实施20230526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和要求15集输与处理21.1 通则21.2 井场21.3 集油管网与线路31.4 接转站31.5 油气处理站36 供水水源46.1 压裂转供水46.2 压裂返排液收集和利用46.3 采出水处理47 总图57.1 总体布局57.2 站场平面布置
2、58公用工程及辅助配套设施59模块化设计及橇装模块搬迁复用6-XX-a-刖三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能源行业页岩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39)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长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
3、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庆、吴浩、班兴安、王坤、张箭啸、戚亚明、庞永莉、罗新占、蒋程彬、李玉凤、陶小平、李昱江、邱伟伟、王伟、苗新康、陈朝辉、张松、高雪冬、刘洪飞。页岩油集输设计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页岩油集输与处理、供水水源、总图、公用工程及辅助配套设施、模块化设计及橇装模块搬迁复用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陆上页岩油田地面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其他页岩油区块地面工程建设项目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4、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23258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GB32167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50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8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GB/T50459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标准SY/T4108油气输送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范SY/T6769(所有部分)非金属管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SY/T7365油气输送管道并行敷设技术规范SY/T7468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5、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ZFOOl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总体原则和要求4.1 地面工程设计应与油藏、钻井、压裂作业、试油、采油等工程和生产运行等紧密结合,按照一体化、共建共享设计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新区块地面应按照骨架先行,系统逐步介入的建设理念,依据开发方案优先建设油气输送干线、供电、供水、通信、道路等骨架工程,并形成输送廊带。4.2 地面工程设计应满足开发方案的需求,统筹考虑区域分布、产品及外输流向等,利用已有设施,优化确定集输总体布局、建设规模。4.3 地面工程设计应根据页岩油开发模式
6、和生产特点,结合压裂液返排阶段(油井在水力压裂结束后进行生产的初期阶段,在该生产期内,产液中主要是压裂返排液)、产油量上升阶段(产油量逐渐升高直至达到峰值、产液中压裂返排液含量逐渐降低时的阶段)、产油量快速递减阶段(在产油量达到峰值之后,持续时间较短,产油量进入快速下降阶段)、产油量缓慢递减阶段(在产油量快速递减阶段之后,产油量下降速度变缓,持续生产时间长)、人工举升阶段的特点,开展总体设计,做到近远结合,优化设计各阶段工艺设施的设置,经济有效地满足各阶段的生产要求。4.4 地面站场应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全面开展面向预制和组装的三维协同模块化设计,建立定型模块库,配套完善模块投资指标。小型
7、站场全面采用一体化集成装置建设,大、中型站场采用一体化集成装置、单体模块、单元模块相结合的建设模式。中、小型站场应采用便于拆装、搬运和满足其他站场重复利用的一体化集成装置或模块化橇装设备。在前期产量高、变化较大阶段,可先建设橇装模块化可移动生产设施,待生产相对平稳后建设固定设施,可移动生产设施搬迁复用。4.5 地面工程设计应采用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技术和设备,宜应用单井软件计量、油气混输、不加热集输、高效多功能设备等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4.6 应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及钻井、压裂作业需求,重复利用压裂返排液。4.7 井、站的生产运行管理应结合生产单位的管理现状,宜设置统一的生产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B_T11284 2023 页岩 油集输 设计 技术规范
